儿童肥胖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4-10-11 16:38  浏览量:1

#重阳养生汇#

中医对肥胖有以下假说:
肥胖由体内过多脂肪堆积造成。《灵枢·卫气失常》描述了肥胖类型:

脂人:肌肉坚实,皮肤饱满,体型匀称。

膏人:肌肉松弛,皮肤弛缓,体型臃肿。

肉人:皮肉紧凑,肌肉发达,形体壮实。

众人:皮、肉、脂、膏比例适当,形体匀称。

众人”为健康标准,体内气血有序,阴阳平衡。脂人和膏人脂肪过多,肉人则体格强壮。


“脂”和“膏”分别指有角动物(如牛、羊)和无角动物(如猪、鼠)的脂肪。命名表明中医已认识到肥胖的本质是体内脂肪过多。

传统中医认为肥胖与脂肪、痰湿、瘀血和包块有关。

肥胖痰湿学说最早见于《丹溪心法》。肥胖者行动不便、懒动、易出汗和气喘,符合中医气虚特征。中医理论形成于古代贫穷和靠天吃饭的历史条件下,慢性营养不良性水肿与肥胖有相似表现,促使古人联想到脾气虚。肥胖者多痰湿,而中医认为痰湿主要在脾产生,形成肥胖“(脾)气虚”论。此外,《丹溪心法》将痰湿和气虚相联系。脾被湿困会导致脾气受损,形成痰湿与脾虚的恶性循环。然而,该理论将慢性营养不良性水肿与肥胖混淆。肥胖者脾胃功能旺盛,能将食物全部热量与营养吸收,与肥人痰湿和气虚论矛盾,提示肥胖成因复杂。

肾虚之肾阳或肾气不足成为痰湿与水饮的病理基础。

从经络层面看,肥胖与宗筋(经)和带脉有关,拨动宗筋和收紧带脉可为推拿针灸减肥提供理论思路。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但实质是脂膏增多并异常堆积。肥胖脂肪与正常脂肪之间的差异尚未发现,脂浊学说有待进一步认证。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