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狂砸70w,却收效甚微,康复机构真的靠谱吗?

发布时间:2024-10-13 01:27  浏览量:1

其实,这个问题是家长们关注的老问题了,但一直没有标准答案。今天我们拿出来,展开说说。

自闭症作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干预周期长,见效慢。这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挑战,更是对家庭心理承受力的极限考验。

日复一日地投入,消耗着家长的耐心和金钱,但往往因短期内看不到显著变化而陷入消极与麻痹。

疗效的缓慢与不确定性,是许多家长选择退出康复机构的重要原因。当期望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时,厌倦与懈怠情绪便悄然滋生

自闭症往往伴随其他共患病,如癫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这种复杂性让治疗变得更加棘手,如果没有医生进驻的机构,很难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很多时候自闭症的发现是因为语言,机构更多会以家长关注的语言问题进行单一治疗,让孩子尽快会“说话”,但发出的语言却没有社会性意义。

并且很多机构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单一解决孩子的某个问题,而不是以整体的角度帮助孩子提升。

一些机构打着“专业”的旗号,却缺乏必要的专业资质和认证。为了吸引家长,一些机构可能会进行过度的营销和宣传,承诺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自闭症干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地努力。这些机构往往通过夸大其词或虚假宣传来吸引家长,但最终却无法兑现承诺。

还有网友对一些机构最近的“不完全认同谱系人士要融入社会”言论发出灵魂拷问。

认为这是近乎“不负责任”的说法,会让很多谱系家庭多走了弯路,这跟“谱系孩子长大就会好了”的说法有什么区别呢?

每个机构都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也有经验稍微欠缺的老师,一些机构宣传做得很好,家长看了广告,带孩子去尝试但进步很慢。

有时候自闭症康复效果不好,不是机构不好,而是没选对。

现在机构确实很多,但家长选择起来比较困难。但有一点必须牢记的就是给孩子选择合适的。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训练,不惜花大价钱,上午找一家,下午找一家,晚上再进行家庭干预,想让孩子将一天所有的时间都利用起来。

但是多家机构,多个老师所用的方法和理念并不相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孩子困惑。

我们建议不要同时在多个机构训练,这样不仅经济负担重,也可能效率不高。

1.提前做评估,给孩子个性化治疗方案

优秀的机构在接收孩子之前,会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语言能力、社交技能、认知发展等多个方面。这些评估不仅有助于机构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还能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针对孩子的独特需求,量身定制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干预效果。

2.多学科协作,判别孩子共患病

自闭症往往伴随着多种共患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智力障碍、睡眠障碍等。优质的康复机构会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式,整合医学、生物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家资源,共同为孩子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服务。

-整体医学干预思想- -BTR干预策略

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在于,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孩子的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准确判别共患病,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避免单一学科治疗的局限性,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康复支持。

3.动态评估与调整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的需求和状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优质的康复机构会定期进行动态评估,根据孩子的进步和问题及时调整干预方案。这种动态评估与调整的做法,能够确保干预措施始终符合孩子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干预效果。

4.心理支持与家庭指导

自闭症孩子的干预不仅仅是机构的事情,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同样至关重要。一天24个小时,撇开孩子吃饭睡觉12个小时,在机构里训练往多了说7个小时,还剩5小时,还有平常的周末两天时间。家长可以将在机构所学的内容泛化到家庭生活当中,泛化到社会里面。

-户外课堂帮助孩子进行能力泛化-

优质的康复机构会提供心理支持和家庭指导服务,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状况和需求,掌握正确的干预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机构的干预工作。

心理支持服务能够缓解家长的焦虑和压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动力;家庭指导服务则能够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干预技巧,提高家庭干预的效果。

通过心理支持和家庭指导服务的配合,机构与家长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康复努力。

选择对的机构,能让每一个孩子都不再是孤独的斗士,每一个家庭都能找到归属感和希望。我们相信,通过专业、科学、人性化的治疗,自闭症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通往成长的桥梁。

标签: 自闭症 家长 70w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