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中关村“火花”活动暨首儿所科技成果推介会护理项目专场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30 18:44 浏览量:3
为落实北京市进一步推动市属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求,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10月24日,首都儿科研究所联合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了中关村“火花”活动暨首都儿科研究所及附属儿童医院科技成果推介会护理项目专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朝阳园管委会(区科信局)、医院、投资机构、企业代表出席推介会,推介会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姚海兰主持。
我所党委副书记、所长张建致欢迎辞,强调科技创新是促进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引擎。首儿所已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重点打造涵盖协同创新平台搭建、优势资源整合、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服务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全面支撑所院的创新探索、临床研究、科技成果评估评价等工作。首儿所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科研为基础,以转化为抓手,构建医院、研究所、基地小循环和政产学研医大循环的双循环驱动创新转化体系,促进前沿科学研究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走向市场应用。已连续举办3次“火花”路演活动,推介创新成果近20项,搭建起与产业端沟通交流的桥梁。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护理团队从临床实际出发积极创新,勇于探索,护理团队授权专利达到350余项,并成功转化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本次推介会共有8项护理成果分别从项目概况、痛点问题、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团队介绍、合作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展示。现场来自投资机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参会嘉宾与项目团队针对核心技术、行业发展、项目需求等开展深入交流,交流互动热烈而富有成效,思想的碰撞激发了更多的创新灵感。最后,护理部主任杨颖总结指出,此次推介会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与企业对接交流的平台。来自不同专科的护理人员分享创新成果,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护理工作的科技创新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以此次推介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
“一种足背动脉搏动强度检测装置”,项目负责人:刘永艳。手足部经介入治疗的患儿,需要监测患肢的动脉搏动。该项目装置可精确测量动脉搏动强度,通过传导系统和感应系统测量,能稳定的固定在患儿脚背上,将采集的数据与阈值对比,一旦超出阈值则会发出警报,同时能准确输出搏动的强弱数值。
“一种儿童静脉畸形专用指头血氧及温度测量装置”,项目负责人:刘永艳。手足部经介入治疗的患儿,需要监测患肢的血氧和皮肤温度,该项目装置通过五个指套可以同时测量五指的血氧,通常测温元件可以时时对指头的温度进行测量,方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可调节小儿髋人字石膏架”,项目负责人:姚涵。该项目装置在传统石膏架基础上进行改良,提出一种可调节多功能的小儿髋人字石膏架,解决了传统髋人字石膏架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一种一次性管路装置固定贴”,项目负责人:刘晓娇。该项目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管管路固定装置固定导管时操作繁琐的问题,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一种可调节石膏鞋套”,项目负责人:杨柳。该项目装置可以解决石膏患儿下床活动不便的问题、减少患儿发生跌倒的几率,同时穿戴简单、方便、透气性好,便于骨科行石膏固定术后的患儿下床活动,提升患儿舒适度,减少不适感和二次伤害的风险。
“一种带有治疗功能的智能化病房转运车”,项目负责人:吴婷。该项目装置涉及医用转运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治疗功能的智能化病房转运车。主要解决了转运车无患者约束设施或者有约束设施需要人工绑扎耗费时间以及转运车上没有所需要抢救仪器的问题,同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需要调节转运车,减少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一种住院儿童的口腔护理器”,项目负责人:张亚蕾。该项目装置通过设置一个压力水泵将储水箱内部的液体喷入至儿童口腔,可以对年龄较小不会自行含漱或者不愿意配合的患儿进行被动的漱口。水泵可调节液体释放的压力以及频率,使得耐受力较差的儿童更易接受被动漱口。
“一种婴幼儿引流量造口洗肠装置”,项目负责人:朱燕秋。该项目装置储便器存储大便可精确直观记录大便的量,方便清理造口袋,对于患儿:减少造口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护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便,快捷,卫生;对于医生:精准记录患儿排便量,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依据;对于家长:减少因反复更换造口袋造成的家长经济负担;通过三通装置方便了造口患儿的洗肠工作,无须从造口袋开口端注水,也不怕粪水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