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示|手足口病高发期,科学防控看这里
发布时间:2024-11-12 18:07 浏览量:2
近期,手足口病正处于发病高峰期,为做好儿童日常防护,科学、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带您一起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一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以5岁及以下婴幼儿为易感人群,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CVA4~7、9、10、16)和B组1~3、5型(CVB1~3、5),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
二
手足口病有哪些典型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感染CVA6、CVA10的少部分患者在病后2~4周可能会出现脱甲症状。
三
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有哪些?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手足口病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通过 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可感染。
四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 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 做好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平常可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接触病人及污染物后应选择合适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 喝开水、吃熟食:夏秋季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造成腹泻,降低儿童免疫力。
✔ 勤通风、晒衣被: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开窗通风为主。做好家庭消毒,如地面、玩具等日常用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具体稀释剂量按消毒液说明书进行配比);餐具开水煮烫5-10分钟或开水浸泡半小时;衣物、被服类清洁后阳光下暴晒3-6小时。
✔ 少聚集: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 接种疫苗:我国有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个月~5岁儿童预防 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EV-A71疫苗。有些家长觉得,打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得手足口病,这并不完全正确。目前,疫苗仅仅针对EV-A71,对于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没有预防作用。但因为EV-A71是最易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的类型,所以接种疫苗后可以预防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
五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治疗
或隔离时注意哪些事项?
✔ 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体温38.5℃以上超过3天)、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惊、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 注意清洁和消毒:家长及看护人应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 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学校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玩耍。
六
托幼机构及学校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发生?
✔ 做好症状监测和病例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儿童,要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医院就诊并做好隔离管理。患儿所用物品要立即消毒。患儿在患病期间要停课休假,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才能够返回托幼机构或学校上课。
✔ 做好因病缺勤登记、报告和追踪。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就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并配合落实相关防护措施。
✔ 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供师生使用,每日督促和教育幼儿学会正确洗手。
✔ 规范开展环境、设施及物品的清洁和消毒。
托幼机构及学校清洁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配制消毒液,规范开展环境、物品的清洁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各类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要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在园内、校内午睡的儿童应该有独立的卧铺,卧具应独立存放。
如果配备校车,要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校车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