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尊重的爱是一种伤害
发布时间:2024-09-25 01:22 浏览量:21
妈妈的爱让我一天比一天更感觉到活着的沉重,我觉得自己快走向反面了。
辽宁一名女中学生蔡英英在给我的信中激愤地说:“妈妈不是上帝,我不是上帝的奴隶,我也不是小狗小猫!”
她为什么如此生气?请读她的来信。这封信由于较有代表性,2022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在《依法带娃必修课》之二《尊重之法》节目开头,由一位女生宣读了该信。
早就想给您写信了,可整整一个假期都被一些无端的争吵代替了,我也不知道为何老和妈妈争吵。
我不认为妈妈不好,可又觉得她太无理了。假期中收到同学的微信留言,她非要看不可,我不给她就大吵大闹,说了好多难听的话,真气人!
妈妈怎么能这样呢?难道我的交往自由都得由她来管着?我和妈妈关系不好也许就由于这些吧,妈妈总以为她一切都是正确的,一开口就骂我不争气。
考试失败后,我常常受到讽刺挖苦,妈妈竟连我的一次失败都不能理解!我知道妈妈非常爱我,可她只是在物质上给我百般关照,却不知怎样把更深层的母爱给孩子。
妈妈的爱让我一天比一天感觉到活着的沉重,我觉得自己快走向反面了。
妈妈在家中是很辛苦的,我不想惹她生气,骂我一两次也就忍了,可她天天又唠叨又嘲讽让人怎么受得了?
有时候我好恨妈妈,可这种恨总维持不久就被淡化了,因为我无法抗拒妈妈给予我生活上的关心。
有时候,我许久不想见妈妈,不愿跟地说话,心里却责备自己,妈妈对我很好呀。瞧,我就是这么矛盾!
在生活中,有这种矛盾的中学生相当多,其中女中学生又占多数。即使不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溺爱孩子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父母对我的管束我可以理解,但他们太过分了!我越来越讨厌他们,我们两代人的心早就相隔甚远了。
上海的女中学生邹琪在信中写道:
我们中学生早就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了,但在父母面前却要装出乖乖的样子,不敢暴露任何“不妥的”思想,连看国际新闻也不敢做“挺狂的”评论,否则父母就会轮番做报告。
我没有一个真正了解和理解我的朋友,心爱的日记早已不属于我个人。
为了对付父母,我准备了两个日记本,一本专写豪言壮语,另一本才是我的心声。当然,把豪言壮语送给父母,让他们心满意足,而把心声留给自己。
说起来,父母对我的管束我可以理解,但他们太过分了!我越来越讨厌他们,我们两代人的心早就相隔甚远了。
举例子说吧,我听听流行歌曲,他们说是“靡靡之音”;我出去玩,他们也要创根问底调查一番,看我是不是和男生在一起;最不能容忍的是,他们发现我有两张新加坡男歌星的照片,发现我在同学录上“最想去的国家”一栏填的是新加坡,竟骂我:“贱骨头,就喜欢男歌星!”我又生气又委屈,一个人跑到公园里哭了一场。
有这样的父母,我真难过。这些语我只对您说了,因为我没有可以信任的人……
当分析上述亲子冲突的时候,曾有些著名人士替父母们开脱,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父母们虽然专制了一些,根本的出发点还是爱孩子的,因此,孩子应谅解大人;第二,如今的社会环境复杂,父母们不管得严一些怎么行?等孩子长大了就会懂得父母的一片苦心了。
我认为,这些观点貌似有理,若从深层剖析开来,则是根本错误的见解,是十分有害于代际关系发展的观点。
固然,父母们是希望孩子们幸福的,但希望能代替实际手段与结果吗?
一个缺乏知识与经验的园丁,虽然起早贪黑地修剪树枝,结果却把树弄伤了甚至危及了树的成活,我们是该表扬他的勤奋,还是该批评他造成了恶果?这难道还要讨论吗?两代人之间出现矛盾,又迟迟难以解决,归根结底,责任主要在父母一方。
2015年9月14日《江淮晨报》报道,合肥肥西县一女孩因父母管教太严,一气之下爬到5楼窗外欲跳楼轻生。
事后经了解,女孩17岁,当日19时许,不满父母对其过度管教而与父母发生纠纷,一气之下爬出窗外欲跳楼轻生。
民警接警后赶至现场,女孩并不配合救援,反而不停地掰民警的手欲挣脱。最后,消防官兵用安全绳索将女孩安全固定住,才将其救回。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把严格管教看成是对孩子的一种关心,并抱着“你”将来就会明白,我这是对你好”的信念。
实际上,父母的确需要对孩子严格管教,同时需要理解和尊重,过度严苛地控制不利于孩子形成未来生活的幸福感。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结果发现,父母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与生活在较大支持且控制较少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相比,被父母管束过多的孩子并不快乐。
研究人员通过对5000余名1946年生人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
调查发现
那些表示童年时被父母侵犯过隐私或自己的独立意识被父母打压的人,在他们青少年时期、30多岁、40多岁甚至60多岁时进行的总体幸福感测试中得分较低。
因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对发育中的大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童年不自由、不快乐的经历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很多时候他们自以为知道什么东西对孩子是最好的,但孩子可能不这样认为。
现实生活中,好多孩子在抱怨,他们必须按照父母规定的路线走,他们要完成父母未完成的梦想。当父母说出“我是你妈,你必须听我的”之类的话时,孩子的内心往往会涌出厌恶感。
父母要把孩子当作拥有独立生命的个体对待,在与孩子相关的生活中,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不自觉地把他们当作是自我的延伸,这种意识会潜在地操控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不能做真正的自己,就很难做到自我的成长,将来也很难找到自己的快乐。
所以,建议父母记住UCL医学研究协会梅·斯塔福德博士的话:“侵犯孩子隐私、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以及助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等行为,其实都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种控制,这会削弱孩子的自立与自律能力,也是父母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就我们国家来说,已专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些都是对未成年人最根本性的保护。但是,在了解这些法律条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自己的父母,认清自己在解决代际冲突中的责任。
从以上分析,中学生可能会受到鼓舞:到底有人替我们讲句公道话了!是的,你们应当非常清楚:父母实行专制主义是错误的,是可以反抗的。
如《儿童权利公约》序言指出的:“为了充分而和谐地发展其个性,应让儿童在家庭环境里,在幸福、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注:《儿童权利公约》的儿童概念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有了这一信念,父母如果再从肉体或精神上虐待你,你就会明白是在承受一种错误的折磨。
但是,我仍然要提醒中学生朋友,你们既有反抗父母专制的正当权利,也有理解父母、帮助父母的神圣责任——-这是一种真正博大的爱,是当代中学生真正值得骄傲的胸怀。
文章来自:《文化反哺呼吁共同成长》孙云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