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好也是病?这个新门诊一号难求

发布时间:2024-09-30 03:06  浏览量:9

转自:医学界

撰文 | 黄思宇、凌骏

数学不好,如今也可以到医院挂号了。

9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文介绍,“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将于10月8日开诊。该门诊由医院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消息一经发布便在家长群内广泛传播,号源也被一抢而空。

但与焦虑的家长们不同,不少网友将其比喻为“智商税”,认为这是“人为制造需求”,甚至有同行发文质疑,“数学好、差是先天基因决定的,怎么治?”

事实上,临床中的确存在“数学障碍”这一诊断,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和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它和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一起被归在“学习障碍(LDs)”下,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副主任吴玲玲就遇到过不少数学学习困难的孩子,她告诉“医学界”,数学障碍不一定单独存在,很有可能合并存在读写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社交、行为、情绪问题,需要全面分析、个性化干预,效果也因人而异。

如何诊断?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文章介绍,此次将开设的门诊服务对象为“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感到困难的学生”,属特需门诊,挂号费316元。文章还强调,不局限于18岁以下,成年人也会存在空间想象能力困难的问题。

该门诊在国内并不多见,但在海外,不少医疗机构都已开展了针对数学学习困难的诊疗服务。如墨尔本大学心理科学学院网站称,该机构开设的计算障碍门诊,能为患有数学学习困难和计算障碍的儿童和成人提供评估。

“在我所接触到有学习困难的孩子中,具有数学学习困难表现的约占到1/3。”吴玲玲告诉“医学界”,临床上,通常是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作业情况,以及各种神经心理测评结果来进行筛查和诊断。

吴玲玲介绍,数学学习涉及到关键信息提取、解码、推理、空间思维、工作记忆、视觉搜索等多个重要环节,与大脑额顶叶皮层和海马体功能有关,一旦这些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数学学习困难。

在吴玲玲的学习障碍门诊中,被诊断为数学障碍的孩子集中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二年级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接触文化知识,如果学习数学有困难、学业表现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水平,家长往往会比较紧张,迫不及待带孩子前来就诊。

不久前,她就接诊了一名数学学习困难的患儿。这名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无法通过心算完成10以内的加减法,需要掰手指辅助,甚至从1数到50都有些困难,给家长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吴玲玲向“医学界”介绍,患数学障碍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可能表现为数感弱、识记数字或数数有困难、时间和方位感差。到上学后,可能表现为计算困难、抽象概念和推理能力弱、空间思维不足、应用公式困难等。

严重的数学障碍患儿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甚至厌学。更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一到学校就头痛、肚子痛,一回到家又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障碍是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因此诊断时要排除智力障碍、视力或听力障碍、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精神心理疾病。

此外,诊断还要考虑到孩子本身的能力和环境。吴玲玲指出,数学障碍的诊断标准里有一条是:显著干扰了学业或职业表现或日常生活的活动。“也就是说,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实质上的‘功能性损害’才能下诊断。”

举个例子,有些孩子虽然有一定的数学学习困难,但是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如偏远地区学校)中并没有表现出来,没有功能损害,就不需要进行诊断。但如果这个孩子到了更严苛的学习环境(如发达城市的民办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大幅度提升,数学学习困难就会显现出来,对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造成显著干扰,就需要进行诊断。

怎么治疗数学障碍?

如何治疗数学障碍?吴玲玲介绍,如果数学障碍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等,可以适当使用药物治疗。对于单纯的数学障碍,目前没有特效药,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水平、轻重程度、合并症状,进行个体化干预。

年龄越小,干预效果越好。吴玲玲说,数学障碍虽然在入学前后才被诊断出来,但这类孩子往往在发育早期就有迹可循。如果家长比较敏锐,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数感和空间感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数学障碍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吴玲玲介绍,对于数感较差的孩子,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例如让孩子经常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读钟表上的时间,以及在家中布置更多的数字装饰,通过建立实物和数字之间的联系,来强化孩子对数字的感知。

“对于空间感、逻辑推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通过玩七巧板、拼图、积木、逻辑推理游戏等方式进行改善。”吴玲玲说,早期通过游戏和家庭场景对孩子进行干预,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联结,还能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她还特别指出,为了观察干预效果,各类型学习困难的孩子都应当每3-6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一方面可以观察干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干预方法。

不过,吴玲玲也坦言,包括数学学习困难在内的各类学习困难,临床干预效果因人而异,虽然家长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孩子潜力,但想要通过干预让孩子变成“学霸”,可能并不会如愿。

还有些家长不注重方式方法,要求孩子填鸭式高强度刷题。在吴玲玲看来,这种做法不仅收效甚微,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抑郁和对立违抗,厌学情绪加重,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面对这类过于焦虑的家长,吴玲玲只能尽量安抚他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学习方面有些困难,但也有其他很多闪光点。与其揪着学习成绩不放,不如换个视角,发掘孩子别的长处,进行正面管教。

浙大儿院发育行为科已成立十余年,该科室一直在接诊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并且开设了“学习障碍”专科门诊。吴玲玲介绍,开设“学习障碍”专科门诊并不是制造焦虑,而是为了让家长和老师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孩子的学习技能和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生活。

“与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发育行为科疾病一样,学习障碍的发病机制仍然成谜,治疗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我们提倡对疑似学习困难的孩子早筛查、早诊断,抓住大脑可塑性较强的幼年和儿童时期及早干预,但同时也希望家长们尊重孩子智力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潜能极限,避免过度干预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吴玲玲说。

参考资料:

1.https://psychologicalsciences.unimelb.edu.au/psychology-services/dyscalculia-clinic

2.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understanding-dyscalculia-dyslexias-numeric-counterpart/

3.https://www.bdadyslexia.org.uk/dyscalculia/how-can-i-identify-dyscalculia

4.https://www.psychiatry.org/patients-families/specific-learning-disorder/what-is-specific-learning-disorder

责编:汪 航

编辑:赵 静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