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性不谈感情?女大学生后悔交往了个校外男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1:03  浏览量:10

晓琳(化名)是某所知名高校的一名大四的学生,从小是一名留守儿童,在农村和爷爷奶奶长大,在现实生活中和同学、老师都很少讲话,在热闹的场合一般都会保持沉默,避免引起关注,在课上回答问题和当众演讲时,会非常紧张。晓琳本以为自己会默默无闻地毕业,然而在一次偶然的网络聊天中认识了自称是同校的学生羽飞。羽飞幽默风趣,夸赞晓琳可爱漂亮,经常逗得晓琳会心一笑,晓琳很容易就喜欢上了能说会道的羽飞。线下见面后,羽飞很快就哄骗着晓琳发生了性关系。

两人在校外同居,晓琳逐渐发现羽飞并非他所说的在校大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四处打零工,晓琳的生活费还要用于二人的房租和日常开销,晓琳迫于无奈,经常问父母要钱,父母虽然会批评晓琳,但是也满足了晓琳,晓琳为此非常自责。更让晓琳痛苦的是,羽飞经常在网上和其他女生聊天,打情骂俏。虽然羽飞一再保证他只喜欢晓琳,但是晓琳还是担心羽飞有和多人发生性关系,偶然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说一名女大学生被校外男朋友传染了艾滋病。一联想到自己也是相似的经历,下体还有一点点不舒服,特别害怕自己会感染性病艾滋病,于是找到中心老师寻求咨询帮助。

郭海燕在户外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

经过询问,晓琳和羽飞发生关系时并没有佩戴安全套,最后一次发生性行为是一周前。“在不了解对方性生活史的情况下,如果发生无套行为,还是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你可以在行为发生后2-4周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测,如果对方曾经有过不洁生活史的话,那么也要建议他去做相关检测。”晓琳答应了去做检测。郭老师同时给晓琳普及了安全套的正确佩戴使用方法。

第二次咨询时晓琳已经说做了检测,但是他的男朋友坚称自己没有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女人发生过关系,拒绝去检测,晓琳只能自己一个人前去。最后结果是艾滋病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不幸的是,晓琳感染了非淋菌性尿道炎。这也是一种通过性关系传染的疾病。在咨询时,郭老师了解到这期间晓琳又和羽飞发生了无套性关系,询问晓琳为什么不佩戴安全套,晓琳说羽飞发誓自己没病,佩戴安全套不舒服。一方面晓琳非常担心感染性病艾滋病,另一方面又对男友言听计从,无法保护自己的健康权益。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郭老师和晓琳一起讨论,身体健康和亲密关系并不冲突,一方面给用心理咨询方法让晓琳认识自我,另外一方面给晓琳普及了艾滋病性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对于晓琳已经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事情,建议其谨遵医嘱服药治疗。同时,鼓励晓琳寻找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健康的方式,尝试在自己感觉不好不舒服的时候拒绝男友的要求,并再次建议晓琳以感染非淋的理由,要求男友去检测性病艾滋病。

郭海燕在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现场

后来最终得知是羽飞发生了不洁行为,将性病传染给了晓琳,晓琳本来想分手,但又无法拒绝男友下跪发毒誓保证以后绝不再犯,两人继续交往,但晓琳坦然感情好像并没有以前那么美好了。唯一的是羽飞可能觉得理亏,愿意佩戴安全套。在配合郭老师的心理咨询中,晓琳对感染艾滋病的焦虑、恐惧心理逐渐消退。另外经过服药治疗,晓琳的非淋菌性尿道炎也逐渐好转。

随着两人交往,发觉两人差距过大,价值观并不太一致,晓琳说和羽飞的感情逐渐恶化,羽飞经常辱骂晓琳是笨蛋,自甘下贱,发生性关系时晓琳要求戴套时又说晓琳假清高,装处女。晓琳很想和羽飞分手,但是又耐不住软磨硬泡维持着这段关系,她不明白为什么羽飞会变了个人。

在心理咨询中,郭老师和晓琳重新设置了咨询目标,正确处理恋情,改善社交关系,发展自我,适应当下的学习和学校生活。通过访谈,发现晓琳在儿童时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没有很好地陪伴其成长,无法有效满足她的各种需求,小的时候和父母沟通较少,上中学后开始有了一些沟通,主要是沟通学习成绩和索要学费和生活费。晓琳缺乏自信的同时又不知道如何和他人相处,内心没有力量。鼓励晓琳尝试和同学、老师相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思考未来人生的方向。经过一段时间和郭老师关于情感方面的咨询,晓琳认识到自己的欠缺,她果断地和男友分手,人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晓琳说和父母现在每周通一次电话,和同寝室的同学也能一起聊一下未来的打算,于是咨询关系结束。

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需要重视

几个月后晓琳发邮件告知郭老师她已经顺利毕业,到父母所在的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没有住在一起,但是周末可以聚一下。郭老师对其表达了肯定和鼓励。晓琳在迷惘和痛苦时及时寻求帮助,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长,逐渐适应社会,不断发展,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方向,在此也希望晓琳之后一切顺利。

(咨询者同意在对个人指向性信息进行保密的情况下,咨询经历用作郭海燕的恐艾干预案例总结,该文发布符合心理咨询伦理原则)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