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父母该怎么做?专家:建议设置校园欺凌信箱或盲盒

发布时间:2024-10-10 18:18  浏览量:8

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父母该怎么做?“忍忍算了。”“把这个小孩,包括家长约出来,为什么要欺负我?”“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替孩子伸张正义。”

专家表示,很多校园霸凌是从欺负开始的。忽视的家长,孩子遭霸凌严重后果的比较多,孩子患抑郁的也比较多。校园欺凌问题,需要全社会一起想办法!

多名教育、心理、法律人士呼吁,从多个方面发力,织密学生安全保护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负责人、副研究员张晓冰建议学校聘任专门处理学生权益事件的教师,定期与班主任了解沟通学生的性格、日常行为举止等表现,形成学生日常行为档案;同时通过与心理咨询老师共同在操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学生的异常表现,及时与家长等监护人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情绪状态;还可以不定期邀请学生开展小范围焦点小组访谈,人数控制在4人至8人,了解学生的行为举止及相关情况;设置欺凌小信箱,或迎合学生兴趣,邀请学生制作受欺凌盲盒,鼓励学生将受欺凌内容写进盲盒中,由老师拆开查看,以便了解跟进情况。

“完善专门的学生—班主任/授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权益维护教师—校领导的报告链条及制度构建,定期普及报告程序,反馈报告结果,并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不做‘旁观者’。将反校园欺凌内容纳入师资培训内容,帮助教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的基本方法、早期干预途径及后期处置程序等内容。”张晓冰说。

她认为,防治校园欺凌,也需要司法机关积极作为,比如定期发布“校园欺凌”典型案例,逐渐形成校园欺凌指导性案例,并编发成册,转化成儿童化语言,作为中小学普法读本;还可以利用法治副校长制度,定期到中小学开展生动有趣的法治教育,讲解生命权、健康权、人格尊严等基本权利的内容及重要性;发布“强制报告制度”典型案例,列举未强制报告的情形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督促教师等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工作者及时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定期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面向家长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家长积极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来源:法治日报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