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品质培育的实现路径,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发布时间:2024-10-12 00:10 浏览量:10
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养是创新品质。孩子天生携带创新基因,对大自然、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将儿童的兴趣转化为创新品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为未来创新型人才筑牢成长之基,是基础教育肩负的责任。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滨江实验第一小学提出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在小学阶段开展以培育学生创新品质为核心目标的原创精神启蒙教育。我们认为,创新是从“1”到“n”的迭代升级,原创是从“0”到“1”的突破,需要长期培植,容错支持。学校应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属性,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型人才支撑,进而实现创新人才个性化、规模化涌现。
一、学校理解的创新品质
创新,一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二指首先,其本质是突破。从哲学上说,创新是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我们认同创新是一些关键要素与产生条件之间新的组合。这些组合的基础是知识,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创新要植根于知识的内在本质之中,放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之中,放在知识的理解运用之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创新品质包含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认知层面,包括好奇心、知识的深度学习、创新思维和表达等;情感方面,包括富有激情、热爱自然和开放的心态等;意志方面,包括自主性、自信心和勇敢坚毅的韧性等,各方面相互作用、彼此影响。
好奇心和创新思维是创新品质的认知核心。本质上是对既定思维方式的超越,也是创新的核心环节,强调获取与提炼、审辩与质疑、发散与收敛、系统与逻辑、实践与体验。
热爱和激情是创新品质的情感核心。热爱是点燃激情的火把,保持对学习的热爱,拥有追求梦想、实现目标的内驱力,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才能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未知、实现创新。
勇敢和坚韧是创新品质的意志核心。强调有信心挑战复杂问题,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敢于承受失败后果,敢于冒险,执着专注,坚毅勇敢,诚实说真话。
二、创新品质培育的价值
(一)创新品质培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创新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他们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创新品质的养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难点是原创,是对“是什么”的深度追问。原创需要内驱开放型人才,内驱开放型人才要在内生动力驱动下找到最具挑战性的目标,开展孜孜不倦的探索。
(二)创新品质培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大多数一线学校从对学业知识系统与支持系统的顶层设计到实施均日益完善,但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育系统与支持系统仍未健全,也没有纳入相应的评价体系。因此,创新品质培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三)创新品质培育是破解创新密码的钥匙
科学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等创新品质是拔尖创新人才必需的特质。对于创新的一些基本条件,如好奇、好问、好动手等与生俱来的天性,如果不加以保护,容易逐渐弱化、模式化。基础教育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更要培养具有不同特点、潜质和多样化的人才。保有好奇心、憧憬未来、不惧困难、勇于探索未知,是青少年创新品质的要义。
三、培育创新品质的实现路径
对创新品质的核心要素好奇心和开放性、创新思维和表达、自信心和坚韧等的培育,我们建构了以问出好问题、找到好方法、说出好见解三维聚合的基本教育范式,通过智连课程、智学课堂、家校共育三个主要路径实现。
(一)问出好问题是“智连课程”的核心目标
好问题是对现象和本质的发问,是对问题本质的透视和创新发现,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的综合展示,是审辩质疑、想象联想、观察比较、好奇敏锐、勇敢执着等创新品质的综合表达。我们认为,好问题的标准是有深度、简洁、精准、有趣,能够让人豁然开朗。所有创新都是从问问题开始的,一个好问题源自知识习得过程中的深层次体验。儿童的提问往往具有某种聚焦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他们头脑中尚未形成真正的概念,容易把事物表象的一些方面与现实混为一谈。
好问题源自课程融合过程中产生的连接。我们学校的智连课程体系由菁苗课程、菁华课程和菁英课程组成,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将学科课程、实践活动及项目化学习有机整合涵盖其中。菁苗课程是以知识积累、能力储备为目标的奠基型课程;菁华课程是以知识技能运用于具体实践活动为实施路径的成长型课程;菁英课程则是以发现新方法、创造新成果为目标的探索型课程。
我们培养学生问出好问题的重要载体是这三类课程的融合。例如,学校创建的菁英课程“童年的文化课”分为六册,每册按照二十四节气设置主题,每个主题分为汉字解密、历史典故、经典诵读、自然探索、科技之光、万物起源、家乡印象、革命足迹、名家风采、好书推介、校园述评、创意DIY等12个板块。在每一个节气学习中,学生轮流任选一项内容在课前三分钟与同学分享或制作成视频线上推介。这样把行动、情感、信息、知识和智慧进行整合,构建了一个创造性学习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问出了好问题。
(二)找到好方法是“智学课堂”的关键任务
学习始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诸多问题中锁定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多角度、多途径探究,寻找好的解决办法,形成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与表达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是积极求异、敏锐洞察、大胆想象、独特结构、活跃灵感、新颖表述的综合呈现。教室里的现场学习是效率最高、接受新信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之一。
基于这种判断,我们提出智学课堂,倡导师生智慧学、智慧教。其载体是知识的深度学习,知识是由外在形式和内在实质组成的结构。外在形式是由符号、符号表达的意思、意思体现的逻辑组成。内在实质是由人的智慧结晶、情感交融、思想体现和人格外化组成。
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经验、学习动机、思维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逻辑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反复实践、试错、比较、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为学生发现问题创造了无限可能。在知识习得过程中引导学生追寻大自然和万物运行的规律,将不同的概念、功能、事物、学科、人群创造性地连接起来,形成探索问题的学习场,让智学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分享的平台。
(三)说出好见解是“智学课堂”的进阶方式
智学课堂的关键是组织好智学课堂研讨,让好问题成为好方法转化的天然养分和发展媒介,让学生都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场景中交流讨论,是智学课堂应然的样态。
组织研讨场景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内容上同向共塑,即通过对不同内容的学习实现整体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创新品质培育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知识习得和创新品质培育结合起来,形成同向共塑的学校创新样态,将创新品质培育的目标整体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另一种是方式上双轮驱动。我们采用深度智学和进阶分享双轮驱动。其一是深度智学,倡导课前自学、课堂研讨、当堂形成知识结构、课后探索四个环节,实行“三问三学,三放三收”的策略。“三问”是课前以问启学、课中以问导研、课后以问促思;“三放”是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三次学习、三次凝练,以此达成知识结构化。其二是进阶分享,一阶是课前分享大家提出的问题,二阶是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三阶是讨论其他同学的观点。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弱者先说、中等补充、强者总结。不断优化问与学,形成辅助提问、自主质疑、自问自答等问的形式;以个人思考、小组众筹、团队协作等方式推进;达成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对同伴有启发,对解决问题有推动等好见解的表达目标,进而实现智学课堂的目标进阶。以培养学生小组内交流为例,我们先将其分为倾听、分享、共研等能力,再将各能力细化为不同年级可视化、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以倾听为例,在低年段表现为安静地听、耐心地听,中年段为完整地听、抓住重点听,高年段为带着思考听、边听边记录等。
(四)点燃激情是“家校共育”的共同支点
激情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的综合凝练,是思维和表达、自主性、自信心、勇敢坚韧的高度概括,是学生能提出问题并愿意讨论交流的动力保障,是学生好品德、好习惯、好性格、好性情的集中外显特征。引导学生从小立大志、明大德,种下“志道问学、科技报国”信念的种子,点燃并持续激发学生的激情,是家校共育的共同支点、双向奔赴的相遇点。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我们发现点燃学生激情的办法是多尝试、多分享,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学习多尝试,与同伴多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自主性培养是点燃学生激情的基础。自主性强的学生激情高。我们从生活自理、心理自主、思想自觉、责任自为四个方面展开进阶训练。先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小自力更生;学生经过训练知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实现心理自主;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自觉去做,实现思想自觉;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就会迁移到学习中,实现责任自为。
自信心培养是点燃激情的必要条件,有自信才会有激情。我们用“争分夺秒、一心一意、问题解决、不同见解、不同方法”进行进阶训练。先从争分夺秒开始,训练自己的速度,把事做快;再从一心一意训练专心致志,把事做好;对不同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韧性培养是点燃激情的关键,韧性强激情就会持久。我们用鼓励学生尝试、失败再试、鼓励学生独立行动、独立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进阶训练。鼓励学生尝试、行动、失败再试,对尝试的行为都给予最积极的评价,营造最安全的氛围,让学生有不断去挑战的勇气。然后鼓励学生独立行动,独立完成任务。
四、云治理模式是创新品质培育的支持系统
创新品质培育的高质量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更需要学校全方位的保障,充分调动每个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与学生相关的每一个教育元素都充满激情。这些都需要对集团学校的管理机制进行变革。
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在传统科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创建了云治理模式,明晰了“任务+团队”的治理理念,建立了“四部十六中心”组织架构,实行了“公转+自转”的运营模式,探索了“绩效+发展”的评价,实现管理赋能。为落实到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又践行了“目标+关键成果”管理方法。在创新品质培育的过程中可以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通过系统架构路径和方法,明晰目标和关键成果的匹配,让目标成为关键成果的靶心。具体实践中,学校各部门都有明确的目标,再确定每个中心的目标和关键成果,当每一个中心和关键成果达成的时候,学校的目标就自动达成了。
科技原创需要教育深度变革与之偕行。我们从基础教育破题,厚植学生科技报国情怀,培育创新品质,构建良好生态环境,让学生的眼里一直有光,菁菁向上,智连世界,奔赴星辰大海!
(胡小红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滨江实验第一小学校长)
《人民教育》2024年第15-16期,原题为《创新品质培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作者:胡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