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是病了么?| 睡前聊一会儿

发布时间:2024-10-30 09:06  浏览量:11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

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火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跃跃欲试,也有网友调侃“原来自己数理化不好是有病啊”。实际上,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江苏、江西、湖北等地,不少儿童医院专门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大多一号难求。“学习困难”患者真这么多?哪种情况算病?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件事。

成绩不理想就是“学习困难”症?学习不好有得治?望文生义,容易产生误读。首先应该明确,医生眼中的“学习困难”,和大众或很多家长理解的“学习困难”,并不是一回事。医学上的“学习困难”是“不能学”的概念,比如,由于多动症、自闭症、阅读书写障碍等神经系统发育问题,使人在听、说、读、写、推理、计算、想象等活动中表现出不完整的能力。例如,有的孩子就是想不出来一张长方形的A4纸沿对角线对折,应该是什么样子。对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行为训练、运动辅助等,针对性加以干预。从这个角度看,“学习困难”门诊的设立,无疑有助于引导困扰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寻求科学帮助,消除病耻感,转变学习不好一定就是因为“粗心大意”“不努力”等错误认知。

真正确诊“学习困难”的孩子所占比重并不高。“学习困难”门诊为什么这么火爆?很大程度在于它戳中了许多家庭的教育焦虑、成绩焦虑。有的孩子存在“厌学”“拒学”情绪,自述“一上学,视线里全变成了黑白色”,是他在撒谎,还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有的孩子成绩长期不见起色,看了“学习困难”门诊,就能让“学渣”逆袭成“学霸”?一些家长内心疑惑重重,渴望一个答案,也需要一个方向。

10月8日上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首次开诊。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实际上,除了“不能学”,还有“不会学”“不愿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有的不得其法,学习效果打了折扣;有的家庭关系紧张,使孩子情绪低落、内心承压,难以集中注意力;有的不适应学校作息规律,睡眠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佳……除了神经发育问题,情绪和精神心理因素、家庭教育、学习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孩子的学习状态造成影响。家长当局者迷、关心则乱,也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学习困难”门诊,回应了不少家庭的现实所需,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帮助家庭一起查找症结,分析哪些是需要医学应对的病症,哪些是需要家校、孩子调整的问题,从而对症施治。

症结在孩子身上,因却在别处,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2》里就有一个片段:一名6岁的小男孩一做作业就头疼、双腿抖动,经诊疗,孩子的病大概率是装的,但满满当当的兴趣班带来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最终,医生的药方没给“装病”的娃,而是给了“卷王”的妈。孩子装病,也是一种病。在医学上,还有一种现象叫“癔症”,简单说是精神压力躯体化,如一位医生所提醒的,“压力可能转化为病历”,一味加码施压,也许适得其反。

古语有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劝学之外,何尝不是在说学习本就不是容易的事儿。“学习困难”是一件值得重视但也需要科学认识的事,学习不代表一切,成绩不好也不能简单贴上“学习困难”的病症标签。每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育儿路上难免焦虑。不过,每个人的兴趣禀赋不尽相同,要求每一步都不能落后,用成绩这一把尺子来量所有孩子,并不现实。在教育理念日渐科学的当下,这样的共识正在深化。遵循成长规律、教育规律,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

这正是:

学习难,不等于学习困难;

问诊忙,也要多问问自己。

大家晚安!

(文 | 向阳)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学习 医学 癔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