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小儿脑子里长了个拳头大肿瘤,还能治吗?
发布时间:2024-11-27 14:46 浏览量:6
摔了一跤后,没有明显的外伤,1岁8个月的林琳(化名)出现了精神不佳、嗜睡等症状,家人赶紧将孩子送到了医院。结果发现林琳颅内发现了一个拳头般大小的肿瘤。家长惊呆了,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长脑肿瘤?还能治愈吗?为此记者特别采访神经外科专家了解儿童脑肿瘤的治疗情况。
呕吐、食欲不振误以为是消化病
据了解,儿童脑肿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白血病,居儿童期肿瘤的第二位。为什么林琳的脑肿瘤会长到拳头那么大才会被发现?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万锋介绍,由于儿童尤其是幼儿往往说不清楚身体的不适症状,使得很多幼儿罹患脑肿瘤后很难第一时间发现。万锋的一项715例儿童脑肿瘤的数据显示,4岁以下的幼儿脑肿瘤有47%出现颅内高压即头痛,其次为局灶性表现(一侧肢体无力、语言含糊不清等),第三就是癫痫。
万锋表示,这些症状往往也很难让家长第一时间想到是脑肿瘤,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来说更是很难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很多儿童脑肿瘤患者因为反复呕吐、食欲不振等长期在消化内科看病。”万锋表示,如果消化科医生能够想到脑肿瘤的话,应给患儿做头部的核磁共振以鉴别诊断。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脑肿瘤患儿可能会说自己头痛、恶心、视力下降等,有的孩子行走时可能会变得不太稳定或难以保持平衡,身体某一部位无力或麻木,尤其是一侧肢体。同时可能出现难以握住物体或书写困难等笨拙表现,这可能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万锋提醒,如果儿童出现反复的头痛,伴随着呕吐、视力模糊等,建议做头部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脑肿瘤。
不要被影像学诊断吓倒
“近日,我接诊到一名来自外省8岁的脑肿瘤患儿,患儿家长说,当地的医生从核磁共振的照片上看到肿瘤特别大,而且位置在脑的中线,因此怀疑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万锋说,“由于这种疾病的病发部位主要出现在患者的第三脑室、丘脑以及脑干等,患上这种疾病,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但是,虽然从影像上看考虑可能是恶性,但也有很大的概率可能是低级别,“不要太难过,不一定是恶性肿瘤,我们手术后看看病理诊断。”万锋主任与患者家属深入沟通后,凭多年临床经验,他认为,脑肿瘤在诊断上有一点很特殊:磁共振等影像诊断时常会有低级别和高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困难的时候,有时候良性的肿瘤、术前被误认为高度恶性。
果不其然,手术后发现患儿的脑组织的病理和分子的病理证实是“低级别偏良性的肿瘤”。而低级别胶质瘤多数在手术全切后可以得到治愈,万锋强调,只有通过手术或者活检取得肿瘤组织,经病理检测后才能明确肿瘤的具体类型。因此,家属不要仅仅因为术前磁共振检查给出的结论而轻言放弃治疗。
万锋主任查看脑肿瘤患者术后情况 图/受访者提供
多数儿童胶质瘤是良性的
与成人不同,儿童的脑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常常是“惰性”的,也就是肿瘤进展非常慢,有的甚至很多年都不进展,也有统计显示,约有10%的患儿在青春期之后肿瘤消退了。因此,对于儿童的脑肿瘤诊治上一定要相当谨慎。
12岁的铭铭,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抽搐,老师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至当地的医院。当时医生考虑是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后,铭铭的症状很快就好转了。后来又做了颅脑的核磁共振,发现脑部有一个病变,医生诊断为“节细胞胶质瘤”。一听说是脑瘤,家长慌了神,不知该如何治疗。
万锋主任表示,节细胞胶质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为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或者抽搐。“如果这种‘懒惰’的良性肿瘤位于脑的关键功能区、手术强行切除可能有较大的肢体瘫痪或语言障碍等风险,我们宁愿选择保守观察。如果有药可以控制癫痫,就不推荐手术,因为手术风险大,可进行持续的观察。”
总体来说,儿童胶质瘤以良性多见,手术全切除可以治愈。
由于儿童脑肿瘤、胶质瘤诊断存在困难,治疗上也比较复杂,因此,专家认为,一定需要仔细分析病情、多学科诊治,充分权衡手术可能获益和可能风险,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 | 记者 张华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