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健康微环境养护服务标准推出引领行业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8 16:42 浏览量:5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学生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并呈现出高发、低龄化的趋势,这一现状不仅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育,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引起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纷纷出台各项方案和规划为防控青少年近视提供指引。2018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2021年,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会同十四部门印发《2022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
2022年1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指出:“以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为出发点,制定儿童和学生健康相关标准,重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肥胖干预、学生营养等标准制定”。
近日,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标准制定方面又有新突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了视觉健康微环境服务的概念,并携手深圳市雏鹰视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发起单位,牵头启动视觉健康微环境服务标准编制工作,该标准旨在为患者提供不同于产品售后服务的视觉健康微环境服务,通过改善眼睛的受光环境和发育保护,达到儿童青少年视力养护的目的。据了解,该标准目前已在中国测量学会立项推进。
近视问题日趋严重 防控工作仍存诸多痛点
近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的用眼习惯、缺乏户外运动以及遗传等。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加,青少年近视问题愈发凸显,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近视防控工作主要遵循两条路线。一是临床医学干预下的医疗手段,通过测光为近视患者配备如ok镜、离焦软镜、哺光仪、离焦框架镜片或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药品等。二是通过增加户外运动、膳食营养、采用非医疗干预措施改善用眼环境等措施,减轻眼部肌肉疲劳状况、提升视力健康水平。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近视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痛点。一方面,医疗手段如佩戴眼镜、角膜塑形镜等,虽然能够矫正视力,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难以正确佩戴和维护,导致视力矫正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非医疗干预措施如增加户外运动、改善用眼环境等,虽然有助于预防近视,但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且效果因人而异。
尤为突出的是,当近视患者离开医疗环境后,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服务,难以正确使用和维护矫正视力设备,从而影响了视力健康的持续改善。此外,现有的产品售后服务主要侧重于产品的完整性和损坏后的配件替换,无法针对患者个体化的视觉健康微环境进行动态调整,如由于使用近视眼镜,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需调整眼镜的度数等,因此需要按照患者眼睛微视力环境特点,为近视、散光等患者提供能够适应眼睛微视力环境变化后的养护服务,但此前该领域尚缺乏可参考的标准和科学的评价规则。
视觉健康微环境服务标准意义重大 推动视力健康高质量发展
视觉健康微环境服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解决上述痛点带来新突破,对于推动我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它有助于将医疗机构、视力健康产品与视力养护专有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长期、有效的服务。
其次,通过服务质量标准评价,可以激励视觉健康微环境产品与专有技术的发展,促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这一标准的制定,或将填补我国在视力健康服务标准方面的空白,为视力健康服务提供科学、可信、系统化的服务规则,共筑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新未来。(记者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