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振教童诗】第七十二期

发布时间:2024-11-29 13:35  浏览量:6

学语文,从读童诗开始

“王宜振教童诗”栏目以推荐中国现当代适合儿童阅读的较新的诗歌文本并对之加以品读为主,以此推动全国诗教工作的开展。同时,本平台还开辟“孩子的诗”“诗教课堂”“诗歌后面的故事”“好书推荐”等栏目,欢迎全国诗教工作者、诗人参与互动,共育诗歌教育的花园。

好儿歌十二首

01

天安门上挂红灯

金波

天上的星,

地上的灯,

什么星?

北斗星。

什么灯?

荷花灯。

荷花灯,

水上漂;

走马灯,

转着跑。

跑得最快是龙灯,

一条大街一串红。

一跑跑到天安门,

天安门上挂红灯。

02

伸小手

高洪波

伸小手,摸太阳

太阳太阳有点烫

伸小手,摸月亮

月亮月亮有点凉

伸小手,摸奶奶

奶奶和我拍巴掌

伸小手,摸爷爷

哈,爷爷胡子像山羊

03

到北京

蒲华清

到北京

好欢喜!

全家人,

早早起。

早早起,

去哪里?

天安门前看升旗,

去向祖国敬个礼!

04

脚步声

李少白

轰隆隆 轰隆隆

火箭升 向太空

呼呼呼 呼呼呼

高铁跑 快如风

嚓嚓嚓 嚓嚓嚓

盾构机 钻山洞

噼啪啪 噼啪啪

大航母 深海行

听见了 听见了

都是祖国脚步声

05

十二生肖歌

刘丙钧

子时的鼠,丑时的牛,

寅时的老虎摇摇头。

卯时的兔,辰时的龙,

巳时的小蛇弯弯地行。

午时的马,未时的羊,

申时的猴儿树林里藏。

酉时的鸡,戌时的狗,

亥时的猪猪扭屁股走。

06

画航母

盖尚铎

水彩笔,红黄蓝,

我在纸上画港湾。

港湾美,舰桥高,

甲板上面画跑道。

跑道长,数百米,

起落国产舰载机。

舰载机,好成武,

中国接连建航母。

航母大,守祖国,

画个舰长就是我!

07

种岛

薛卫民

种树种果种花草,

种粮种菜种富饶,

中国人民爱种植,

辽阔南海还种岛。

天鲸号、天鲲号,

一听全往南海跑,

神通广大海底捞,

吹沙扬石空中抛。

华阳礁、美济礁,

渚碧礁、永暑礁……

憋在水下千万年,

拱出海面一蹿高!

背靠祖国举蓝天,

面向大洋说你好——

中华南海大花环,

一枝一朵都是宝。

08

小树种一棵

金本

挖个土窝窝,

小树种一颗,

天天来浇水,

小树真快活。

祖国地图一片绿,

有个绿点就是我。

09

两个呼噜噜

王宜振

小狗睡得香,

小猫睡得熟;

小猫喜欢打呼噜,

呼噜噜呼噜噜……

爸爸睡得香,

爸爸睡得熟;

爸爸喜欢打呼噜,

呼噜噜呼噜噜……

两个呼噜噜,

穿成一串糖葫芦;

两个呼噜噜,

吓跑两只小老鼠!

听了呼噜噜,

妈妈气呼呼,

他说呼噜真讨厌,

睡觉要把耳朵堵!

听了呼噜噜,

我呀,乐得嘴巴合不住;

我说呼噜真有趣,

我家变成音乐屋。

10

堆雪人儿

张洪波

堆,堆,堆雪人儿

鼻子眼睛红嘴唇儿

堆,堆,堆雪人

耳朵头发胳膊腿儿

堆,堆,堆雪人儿

火车汽车小房子儿

再堆一个棉花院儿

围上篱笆开个门儿

11

长大也要学英雄

张菱儿

北斗团队就是能,

一路闯关一路赢。

二十多年拼搏路,

五十八颗导航星。

五十八颗导航星,

星链串起中国情。

沿着光明走天地,

来为梦想导航程。

来为梦想导航程,

千山万水喜相逢。

带上歌声与微笑,

一路春风到北京。

一路春风到北京,

国旗飘飘映碧空。

我向国旗敬个礼,

闪闪红星种心中。

闪闪红星种心中,

颗颗北斗放光明。

新时代的好儿童,

长大也要学英雄。

12

蜗牛快递

巩儒萍

小蜗牛,送快递,

慢悠悠,不着急。

快递送了一星期,

还没到达目的地。

说了你可别生气,

它才走了两三米。

说说童谣

李少白

我说的是童谣。儿歌和童谣的命名,一直有不同的提法。童谣是民间文学中民谣中的一个分支。三套集成有歌谣、谚语、民间故事,童谣就编在歌谣卷,儿歌有点像儿童歌曲,歌更靠近诗。既然童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看还是沿袭童谣这个名字好。

中国是童谣大国。一个美国人编了一本《中国的儿歌》的书,他说过:“在中国没有哪部文学著作,包括那些经典著作,能够像儿歌那样妇孺皆知,不管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不管是皇帝的儿子还是乞丐的儿子,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他们都能理解并传唱这些儿歌,这些儿歌在他们的心中打下相同的印记。”

童谣虽小,但却是老爷爷了。中国传统童谣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明珠,童谣作为一种元文化,闪烁着美好的、神性的自然之光。也许,从有人类始,就有了儿歌,妈妈们哄孩子睡觉,一首首童谣便在摇篮边和妈妈的臂弯里诞生了。这些星光灿烂的歌谣,成了滋润孩子心田的精神母乳,为他们打开了扇扇通向自然的窗门,让他们和世间的天地万物、风土人情连在一起。

小儿歌,大能量。林海音在《在儿歌中长大》一书中说,孩子语言的学习、常识的增进、性情的陶冶、道德伦理的灌输、这一切都是从儿歌中得到的。也可以说,中国儿歌就是一部中国的儿童语言学、儿童心理学、儿童伦理学、儿童文学。儿歌对人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是与血液和灵魂相关的生命元素。

童谣无疑是幼儿接受度最高的文学,是作为蒙学教材的文学。我们要敬畏童谣,学习研究童谣,传承和发展童谣。

童谣是童子的歌谣,童谣的特色是歌谣风,有它的格律性,特质。它更追求一种歌谣风,就是谣味。

传统童歌,历经时空筛选流传下来,鲜活于母子们的口耳之中,她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童谣符合孩子的天性,切合孩子的兴趣。因此,童谣的秘诀,首推趣味性,没有趣味,孩子怎会亲近它呢。趣味是多方位的,我大体归纳一下,童谣至少有以下“五趣”。

语趣。孩子的身心发育,和他们的语言发展连在一起。对于正处于学话阶段的婴幼儿,童歌正是他们启蒙开智的语言极品。

语言是童谣的第一要素。写作是什么,就是不断地不停地造句,创造出一种能够吸引别人的话语方式。在儿歌的语言艺术中,音乐性是第一位的,有的儿歌甚至词意都淡化了,光靠它的音韵节奏就让孩子乐此不疲,如橡皮筋儿歌中的“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在吟唱过程中,孩子就能接受语言的声韵之美、节律之乐。又如下面这两首童谣——

小河的花

王宜振

小河里

花儿多

只能看

不能捉

谁种的

风婆婆

雨铃铛

金波

沙沙响

沙沙响

春雨洒在屋檐上

屋檐上

挂水珠

好像一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丁零当啷

他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来盖新房。

口语化的童谣语言,节奏感强,甜软亲切,吟唱中带来的语趣,会让孩子产生对母语的依恋之情。

创作童谣要学习儿童的口头语,有意地把它融入到作品中去。我把这叫做抄袭童年。

童趣。童谣姓童,孩子的歌谣,首要的是要有童真的滋味,这种味道不是一般的滑稽,人为的打笑,它是儿童自然本真的天性生发出来的一种天趣。

这种天趣来自大地,来自自然,来自于孩子本身。孩子与生俱来带有诗意的记忆,文章本天生,妙手偶得之。对于童趣,我们不是制造者,我们是发现者和打磨工,看看这两首童谣——

娃娃长大了

胡木仁

裤子 短了

鞋子 小了

妈妈 笑了

娃娃 长了

不是

壁虎不是虎

蜗牛不是牛

熊猫不是猫

海狗不是狗

好像我一样

属猴不是猴。

童谣的美,在于它的单纯,在于率真自然,童趣拒绝花哨和华丽,就像本来就很美的孩子,如果给他涂脂抹粉,就是一种扭曲和伤害了。

情趣。童谣属于诗的家族,诗是情感的产物。童谣咏唱的是人的初心,是一种事物,一种发现,一种心声,一种抒情。要把这些化成有声有色的童谣,最重要的是要注进一种诗的创新意识,让童谣有一番别趣,一种独特的奇趣。

好人就在身边

蒲清华

爸做好事被发现

报上登出大照片

奶奶笑着对爸说:

“好人就在我身边!”

小树种一棵

金本

挖个土窝窝,

小树种一棵,

天天来浇水,

小树真快活。

祖国地图一片绿,

有个绿点就是我。

小儿歌可以写出大情感。大中有小,小中见大。

这种富有新意的灵动的童谣,以孩子的想象、童真的口吻,举重若轻地把庄重的题材,写得情深深,意切切,它们虽然出自作家之手,但歌谣之风韵尽在其中,仍然充溢着童真童趣。

理趣。儿童是自然之子、哲理之子,童谣是浅语的艺术,要快乐而不直白,浅近而有深意。

问大海

刘饶民

大海大海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样蓝

大海笑着来回答

我的怀里抱着天

大海大海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样咸

大海笑着来回答

因为渔民流了汗

结果

樱桃红似火,

杏子叶下躲。

枇杷挂铃铛,

荔枝满山坡。

柚子树,

急不过,

红太阳,

把话说:

别急快别急,

都会有结果。

这样的童谣不仅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还能引发孩子的思考,趣在言外,味在笔外,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野趣。童谣是民谣的一个分支,民谣最初流传于山野和村落之中;自古以来,童谣就带着一种野味,一种谣味。童谣就像蒲公英一样自由生长,自由传播,因此,她保留着一种民俗味、泥土味。童谣的语言,朴素、粗拙、清新,有一种民间语言的俚俗感。

蟋蟀小谣曲

徐鲁

秋风起了

天气凉了

蟋蟀蟋蟀

跳过墙了

树叶落了

菊花黄了

蟋蟀蟋蟀

该进房了

窗户关了

露水凉了

蟋蟀蟋蟀

想上床了

牛儿喝水嘴对嘴

牛儿喝水嘴对嘴

蜻蜓点水尾对尾

乌龟玩水露露背

青蛙游水伸伸腿。

池塘

谭哲

池塘淤泥下,

泥下藏藕娃,

藕娃举荷叶,

荷叶护荷花,

荷花结莲蓬,

莲蓬送青蛙,

青蛙来赛歌,

个个叫呱呱。

这首是顶针歌,吸取传统手法。

童谣有趣就好。五趣,并不要求每首作品完美无缺,而是一种文学趣味的追求。美学家朱光潜说,“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要给孩子打好爱与美的底色,应该说从琅琅的儿歌声中就开始了。

读着这些活脱脱的童谣,我还感到要破解新童谣歌多声少的状况,生活和时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当前主要的问题还是供应方和接收方的脱节。以往,很多人认为童谣是雕虫小技,没有必要去深入生活,对童谣的接受对象了解研究得太少。像塑料花难以吸引蜜蜂一样,离开了生活土壤童谣,自然就让孩子敬而远之了。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童谣创作就应以儿童为中心。深入生活就是了解儿童,以儿童为中心,就是要贴近儿童。童谣姓童,童谣像孩子,要回归儿童的秉性,保持童真童趣本色。要解放童谣,给童谣“松绑”,为童谣“减负”,不让它承载过多功能。幼儿是从“玩”的需要,来学唱童谣的。让儿童以其本真的游戏心态进入儿歌,吟诵时,感觉好看和好玩,感觉轻松和快乐,这才是小孩子学习儿歌的最大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儿歌的作用和功能,应该是从功利主义到游戏精神的进步,是童谣品位的提升,只有在玩的过程中,童谣才能变为儿童的朋友,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

真诗在民间,童谣作品要追上儿童那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的思维,动起来,快乐起来。别太刻意、太正统、太拘谨、太死板……应更宽容,更开放,鼓励一些新颖的、奇特的,甚至有些怪诞的新作出世,促使作者放开手脚,不拘一格出作品。让自然回归自然,把童谣还给童谣,这才是童谣创作和传播的真谛。

童年的歌咏历来就是回响现实的天籁之声,童谣像颗颗晶莹的露珠,反射的是一个时代的光芒。今天,时代不同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在变化,童谣之树也应长出新绿,要在内容、题材、形式上求得创新和突破。我们总不能让孩子们老唱“张打铁,李打铁”,“小老鼠上灯台”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应有最好的歌谣来为伟大的新时代讴歌。

童谣因其短而浅显,初学写作时,认为儿歌最容易写;后来,越写越觉得儿歌最难写,也是因其短而浅显。创作出好的儿歌来,真不容易啊,要是一位作者有一二首、或二三首儿歌能在孩子们中间口耳相传地流行开来,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也是孩子给予的最高奖赏!

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老师和孩子的妈妈、奶奶们,都行动起来,为孩子写出痴迷沉醉的好作品,同时也做好新童谣的传播工作,让中华新童谣琅琅于孩子的欢笑之中。

童谣就像蒲公英,野趣盎然、轻盈活泼、自由飞翔……愿这大自然的精灵,长得更美,飞得更远。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