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爱吾家”家长课堂(二十七)—重视父亲在家教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12-02 09:12  浏览量:4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关乎孩子成长、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章丘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立足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阵地作用,聚焦妇女和家庭需求,常态化推出“家长课堂”线上家庭教育系列课程,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而现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我们常常听到母亲们心有疑虑地说:“孩子的爸爸每天都特别忙,没时间管孩子。他晚上回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早上离家时,孩子还没醒。每次我和他谈起对孩子的教育时,他总是说:‘你心细,又温和,咱家的天才全靠你来培养了。’”显然,这样的父亲是不称职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尽管也许他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财富。

在中国,母亲常常把照料家务和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天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们呕心沥血,费尽心机。但只靠母亲单枪匹马,孤身作战,是很难培养出身心都能均衡发展的杰出人才的。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是母亲替代不了的,父亲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母亲难以比拟的。

著名教育家王东华先生,是我国母亲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但他的《我的事业是父亲》这本书却想唤起整个社会的父教意识。他认为“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是孩子从家庭过渡到社会的跳板,杰出人物中相当一部分正是通过父亲的肩膀造就的,父母合作、取长补短才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最好保证”。确实如此,大量的事例与研究表明,父亲在家教中起着难以估量的重大作用:

首先,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孩子对人对事积极热情,喜欢与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较好;而有的孩子对人对事则比较冷漠,与同伴不太合群。究其原因,可能与孩子从小缺少父爱,与父亲接触较少有关。

一项研究提示:在生命的第一年内就存在婴儿与父亲之间的大量的强烈的依恋。当父亲出现或在场时,孩子会注视着父亲,表现得很活跃,渴望被父亲拥抱。另一项调查表明,5个月经常与父亲接触的婴儿,比那些与父亲接触不多的婴儿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他们不怕生,愿意让生人抱,对陌生人有更多的语音回应。跟踪研究还发现,当孩子5岁时,受父亲照料的孩子长大后具有更强的同情心和社交能力。

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孩子的发展离不开父亲。

研究表明:在家教中,父亲比母亲更理解孩子,对孩子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要求更严格,方法更适宜,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父亲带出来的孩子往往比母亲带出来的孩子泼辣、聪明、能干。这是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父亲比较宽容大度,随和开朗,加上精力充沛,喜欢活动,而且常变换花样,在思维上善于逻辑推理,在处理问题上善于揣摩孩子行动的动机,在解决问题上善于用一些较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教育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变得积极、活跃、乐观、自信、喜欢钻研、乐于创造。

当然,有的父亲在家教中往往显得独断、粗心、严厉、粗暴,甚至是打孩子。那便要奉劝这些父亲:当您把手举起来时,要记住赶快放下,因为杰出的人才绝不是“吓”出来、“打”出来的。

最后,愿每位父亲都能注意发挥自己教育的特长,与母亲一起带领孩子共同奏响家教完美和谐的乐章,使孩子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茁壮成长。

标签: 课堂 家教 五爱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