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越来越低龄化!新研究:儿童在14岁时最易得

发布时间:2024-12-06 09:06  浏览量:7

高血压是威胁我国群众健康的主要慢病之一,但大部分人对它的认知仅停留在“家里老人会得”上。事实上,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年轻化”“低龄化”情况明显,不仅年轻人会得,儿童青少年也不能完全避免。近日,浙江大学宋培歌团队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情况进行了研究统计,并将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

研究统计了1990年至2024年6家中外数据库的134篇文献,涵盖2000万名儿童青少年。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18岁儿童青少年的总体高血压患病率为3.11%,患病人群约为680万。各年龄阶段的患病率有所波动,6岁的患病率为2.25%,14岁时达到顶峰3.84%,到18岁又会降至2.01%。其中,男孩患病率总体高于女孩,分别为3.34%、2.85%。研究还显示,超重、肥胖、高盐饮食、高血压家族史是儿童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者为此呼吁,防控儿童高血压刻不容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陆浩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临床上的儿童高血压近年来略有增加,但不明显,且大部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即由其他明确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血管性疾病等。

儿童高血压一般与四点因素有关。陆浩介绍,一是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的孩子患病风险会增加。二是出生状态因素,出生时体重较正常孩子偏低,但生长期体重又偏高的孩子也容易有高血压。三是生活方式因素,日常饮食高盐、高脂肪、高糖,且没有运动习惯,体型偏胖的孩子更容易患病。四是精神压力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影响血压水平。

陆浩认为,研究发现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在14岁时达到巅峰的现象,主要与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等相关。14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学业压力较大,容易精神紧张、长期熬夜,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青春期孩子在饮食上较幼年期有所放开,容易暴饮暴食,也喜欢吃外卖等,增加肥胖几率,引发高血压。但陆浩也称,青春期孩子身体的各器官正迅速发育,心脏收缩力提高,如果有血管发育稍落后于心脏的,也会导致血压偏高,但一般无需治疗,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会重新回归均衡,血压回落。

但儿童青少年期就患上高血压,其负面影响是持续一生的。陆浩说,高血压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会长期发展,幼年期就患上不仅会影响全身器官的发育,还会给血管、心脏等带来压力,造成长期损害,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40%会发展为成年高血压,俨然是成年高血压的“后备军”。

预防高血压应当从娃娃抓起。陆浩建议,首先,育龄期妇女在怀孕前应当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好,避免妊娠期高血压,在自身健康的状态下孕育健康宝宝。其次,家长需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均衡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尤其不能让孩子摄入过多含糖饮料。再次,还要让孩子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2~5岁每天身体运动需超过3小时、户外需超过2小时;6~17岁,体育课外还可每天进行超过1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周进行3次抗阻活动。最后,家长还需定期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其在青春期出现持续性的精神紧张、长期熬夜,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宽松快乐的成长环境。▲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