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发季!上海家长纠结:带孩子看病首选大医院还是社区?医生呼吁→

发布时间:2024-12-06 14:15  浏览量:5

“大约七八年前,

我带大宝去看病,

排队最长的一次是五六个小时,

我们家出动一个大人先去挂号,

快到了再把她送过去,

看病真令人崩溃;

2年前我生了二宝,

现在排长队看病的情况几乎消失了,

小毛小病就去家门口的社区。”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的李女士告诉新民晚报记者。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患儿增多,社区配备了大量药品。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下同)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到来。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24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儿科诊疗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努力实现儿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获得常见病基本诊疗服务。应对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家长会选择去社区看吗?医生能否看得好?

呼吸道疾病迎小高峰

这个季节,是儿科医护人员开始繁忙的时候,也是家长开始“糟心”的时候。市民吴先生说,女儿10月份开始咳嗽,因为没有发烧,就没有放在心上,咳了快一个月还没有好,他带女儿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去检查,后确诊肺炎。市民陈先生说,孩子感冒咳嗽,一般马上就带去附近的新华医院。现在去医院看病,基本不需要排长队了,化验单可以先开掉,等结果出来后再一起给医生看,节省了不少时间。

11月中旬以来,上海市儿童医院的门急诊量较前几月略有上升,但较2023年同期仍有下降。门办表示,目前就诊的排队时间不长,儿童医院预约后的候诊时间在半小时之内。秋冬季节,主要还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相对多一些,支原体肺炎也不少。针对呼吸道感染,一般医生会给轻症患儿开口服药物,痰多喘息的患儿一般是口服药物和雾化治疗相结合,病情较重的患儿留在门诊输液或住院治疗。

“近期,患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烧、咳嗽,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都有。医院还抢救了一例爆发性心肌炎患儿,专业团队的保障,让患儿顺利康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门急诊相关负责人透露,儿科迎来了呼吸道感染就诊的小高峰,每天门急诊量超过600人次,60%-70%是呼吸道患儿。为增强急救力量,门急诊每天有高级职称医生坐诊,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病情。

市民刘女士说,孩子生病后还是会首选大医院,尤其是儿科专科医院以及儿科实力强的综合医院。市民杨女士说,孩子生病通常“就近就医,减少折腾”。

记者从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了解到,12月2日早晨7点,一对年轻夫妇抱着2岁的女儿冲进儿科诊室,据他们描述,孩子曾在夜间多次呕吐,起初他们不以为意,直到起床时发现孩子瘫软无力,出现嗜睡症状,才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患儿感染了诺如病毒,因多次呕吐导致脱水。经过积极治疗,患儿次日复诊时已基本康复。

北蔡社区的儿科医生为小朋友做检查

社区做好充足准备

在位于浦东新区莲园路上的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专科医生陈晟明显忙碌了起来。中午时分,她的诊室外还有两三个孩子在等候看诊,“这几天日均患儿数有四五十人,尚未达到去年最高峰时的每天八九十人次。”

陈晟已经有18年的社区儿科医生经验了,对孩童常见病、多发病都有充足经验。“冬季呼吸道感染病源主要是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小年龄段孩子可能出现喘息。”陈晟介绍,“只要不发展成重症肺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有效治疗。”

中午,在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建峰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中心药房。药架上,治疗流感的奥司他韦、速福达等,应对支原体感染的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一应俱全;还备有不少胃肠道药物。

“从规范化诊疗到院内药品、人员等的储备,加上现在也有了CT检查,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陈建峰表示,“对于轻症患儿,完全可以先在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初步检查和治疗。若病情有变化,再持化验结果前往上级医联体医院。这不仅能减少家长排队等候时间,提升家长和患儿的就诊体验,也会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的交叉感染。”

在诊室外,记者遇到了刚看完病的12岁男孩乐乐,他前不久出现了咳嗽、发热等症状,被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我们邻居的孩子去年也是在陈医生这里看病,效果很好。这里就诊体验很好,排队很快,医生也很负责。”乐乐的妈妈说。

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室

在杨浦区爱国路上的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室与门诊大楼分开,外墙也有可爱的涂鸦。“辖区里爸爸妈妈知晓度高了以后,今年我们的就诊人数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了。”儿科专科医生刘兰透露,在她的观察中,当前还没到呼吸道疾病就诊的“最高峰”,“估计会在一两周内到来”。

她表示,当前家长带孩子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的,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轻微肺炎、胃肠功能紊乱、皮肤疾病为主。当然,社区有时也会遇到挑战——去年支原体流行季,有位患儿是支原体感染后出现了耐药性,门诊用药后没有什么好转,立即转往上级医联体医院查耐药基因,“这在社区是无能为力的。”

刘兰介绍,在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储备了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药物和雾化药物,实验室也能应对呼吸道常见病原的检测。

社区为儿童专门开设了采血窗口

家长为何不首选社区

“能不能帮我们呼吁一下?”陈晟医生提出,“很多家长还是习惯性认为,孩子生病了一定要去三甲医院。事实上,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医生的经验是足够的,病情较轻的患儿完全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陈建峰副主任补充说,我们中心还开设了中医儿科门诊,可以提供小儿推拿等中医特色服务,除此之外,平时还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曙光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的专家定期下沉指导、带教,社区的诊疗管理服务与上级医院是同质化的。

儿中心儿科专家孙克兴下沉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绿川服务站

近年来,本市持续推进社区全科医生儿科诊疗能力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紧依托“东西南北中”五大儿科医联体,紧密对接本市儿童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等,持续提升社区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技术平移、品牌平移、服务平移,将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那么,家长的首选为何还不是社区呢?

有数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自身儿科建设起步晚,此外,儿科医生较少,因此儿科门诊开设的时间也相对较少。从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可看到,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本上全天都有儿科,但是社区医院每周开设半天到一天的居多,仅有少部分机构每天都开儿科。

“假如刚好时间凑得上,我是愿意去的。上次感染乙流和支原体肺炎就是在社区测出来的。”家住浦东花木地区的龚女士告诉记者。

“如果一个社区只开设半天或一天儿科,家长肯定是不放心的。而且如果社区儿科门诊只有半天,错过等一周,肯定也是等不了的。”家住宝山区的朱女士告诉记者。

还有一位2岁患儿的家长朱先生告诉记者,自家孩子曾因高烧前往社区就诊,一说起孩子年龄小、症状较重,或者对某类药品过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信心不足了。医生一“犹豫”,家长就更“犹豫”了。

家长普遍认为,大医院的儿科医生经验比较丰富,在处置患儿的时候更有把握。社区经过儿科专业系统培养者较少,在治疗策略上可能与大医院不同。这也是令家长不放心的点。比如,市民叶女士告诉记者,支原体肺炎通常以阿奇霉素治疗为主,但支原体对阿奇霉素耐药后,若使用此类药物效果不佳,在医生指导下,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8岁以上患儿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类药物治疗,但是在社区无法做到。

仍需持续提升能力建设

作为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医院院长金迎曾在有关儿科能力建设的提案中提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发展参差不齐,基层儿科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设置儿科专科,考虑到职业发展儿科医生多选择专科医院就职,社区招录儿科医生也存在困难,达不到设置儿科专科的条件。此外,全科医生儿科诊疗能力尚不足。虽然全科医生的专业包含了儿童常见病诊治,但因社区卫生机构接触病例较少,医生信心不足。

如何持续提升儿科能力?金迎表示,首先,基层儿科能力的提升关键还需依托儿科医联体,一是选送全科医生至儿科专科医院培训,后续定期开展线上的继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给予全科医生儿科专业加注,提升全科医生学习儿科专业的积极性。

其次,上级医疗机构儿科专家多点执业下沉社区,带教全科医生,培养医生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规范化诊疗、儿科疑难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转诊能力。从政府层面,也希望进一步加强基层儿科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从薪资薪酬、职业晋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倾斜,增强基层儿科岗位吸引力,鼓励儿科医生到基层工作。

此外,提升基层儿科活力,仍需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如推广家庭式组合签约,提升家庭医生的儿科服务能力;其次,基层开放更多儿科专科号源,在号源下沉的基础上,把上级医院的专家号源优先提供给经家庭医生转诊的儿童家庭。

标签: 医生 家长 医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