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信封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访谈录 | 李思源:从留守儿童

发布时间:2024-12-07 12:27  浏览量:5

文|叶俊枫

编辑|林爱琦

图|李思源

我是一名医学类院校的研三学生,本科专业是卫生法学,因为高中的时候有个医学梦,所以报考了首医的法学专业,想要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为医生保驾护航。现在攻读的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以参与一些医药卫生政策研究,助力健康政策发展。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有过留守儿童的经历,这让我深知乡村孩子成长的不易。

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初入高一时,家中老人的离世以及新环境的融入,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敏感而又性格柔弱的我,在那段时间里备受困扰,甚至偶尔还会受到欺负。内心的苦闷无处诉说,我只能在日记里与自己对话,寻求那一丝心灵的慰藉。那些文字,是我在黑暗中给自己点亮的微光。

然而,生活的阴霾并没有将我击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蓝信封公益通信活动的推文。乡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关注了公众号,参加培训测试,成为了一名通信大使。

我通信的对象是一名初二的妹妹,在一年半的通信时间里,我们分享了许多。她曾向我倾诉与朋友的矛盾,升入初中后和以前朋友分开,新的朋友又不尽如人意,这让她感到失落。而我总会耐心地给她一些思路和安慰,告诉她即便不常联系,寒暑假相聚,回忆往昔也是美好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仿佛在和小时候的自己对话,妹妹的转变也让我无比欣慰。有时妹妹还会反过来安慰我,她的温暖、善解人意以及不错的文笔,都让我感到无比惊喜。

妹妹曾说:“我也会一直生活在光亮里,哪怕是生在黑暗,也会靠自己去点起一盏灯,让自己的世界也变得光亮!(当然,祝姐姐也是!)”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她内心的坚强与乐观。

其实最早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是在高中毕业后,我跟着哥哥在城乡结合部的补习学校度过了一个暑假。

那里有许多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孩子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他父亲因传销离世,母亲改嫁,他一度陷入自闭。在语文课上,他写下的“我的世界是黑暗的”,犹如一把重锤敲在我的心上。我尝试与他交流并建立了联系,可后来他辍学去修车,觉得自己违背了好好读书的约定,便把我删了。

这件事让我难过不已,也成为我后来去支教的契机。

2021 年 9 月,我踏上了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的征程。这一年的支教生活,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爱与希望,是我认为最美好的东西之一,而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课余继续延续这份美好。

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教他们知识,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看到生活的无限可能。看着他们眼中渐渐燃起的希望之光,我知道,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而这些种种,也将让我在医学人文这条道路上更加懂得情感联结的建立,对每一个个体的关怀。

未来,我依然会坚定地走在公益的道路上,用爱与陪伴,为更多孩子点亮希望的灯塔。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蓝信封的公益队伍中来,用一封封书信,为那些身处黑暗的孩子们送去光亮,让他们相信,哪怕身处困境,也能靠自己点亮世界。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职业和专业,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