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惠耳江北店分享——不可忽视的儿童突发性耳聋
发布时间:2024-07-15 22:31 浏览量:17
说起突发性耳聋,我们一般想到的大多是成人,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不少成人在一夜之间突然失去宝贵的听力。实际上,突聋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对于突聋,越早发现尽早治疗,预后效果就越好。而儿童由于表达能力较差,最容易延误就诊,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治疗效果。
儿童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SSNHL)一般简称突聋,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急症,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在听力测试的结果上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儿童突发性耳聋是指年龄在18岁以内的儿童,突然发生的、 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根据国外学者报道,美国18岁以下人群每年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为11/10万[1],德国儿童每年发病率为10/10万[2]。儿童突发性耳聋与成人相比,存在其一定的特殊性:发病率低、病毒感染率高、听力损失程度重、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等。
同时,儿童突聋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如果是单侧突聋也不易被发现等原因,更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影响儿童语言及其智力发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引起儿童突聋的可能因素
引起儿童突发性耳聋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只有少部分儿童患者能查到病因,常见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微循环障碍、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
病毒感染
是普遍认同的导致儿童突聋的病因,病毒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后进入耳蜗,导致耳蜗发生病变引起听力损失。常见的病毒有如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耳毒性药物感染
主要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疟药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多发性结节动脉炎者多伴有耳聋。
微循环障碍
血管因素病变。
遗传因素
如SLC26A4以及线粒体DNA12S rRNA。
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相关性耳聋也叫非器质性耳聋或伪聋,是指儿童由于出现逆反心理而表现出听力下降的现象,但客观听力检查显示听力损失正常。
儿童突聋如何干预
一旦发现孩子有听力下降的症状,如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需要家长重复说话,突然表现出不理人的状态等等,家长应及时带着孩子前往医院就诊,以免错过突聋的最佳治疗时间。目前针对儿童突发性耳聋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等药物治疗。
而对于治疗无效的儿童突发性耳聋,由于大多为双耳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且多为永久性,因此应及时干预,否则很可能对言语发育造成影响。而干预的方式有助听器、人工耳蜗、骨导助听器、CROS信号对传系统等,根据听力损失程度进行合适的选择。
听力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平时,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降低儿童发生突聋的风险,比如避免服用耳毒性药物、提高儿童身体免疫力等。同时及时发现儿童突发性耳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恢复听力的可能性。一旦发现听力下降不可逆,早干预早康复,最大化地降低听损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