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强:现在的孩子心理脆弱,是因为“儿童世界”正在消失
发布时间:2024-12-12 15:22 浏览量:5
作者|俞正强
浙江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现在的孩子有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容易崩溃。
记得我小时候读文学作品,经常会读到这样的章节:一个丫鬟被财主糟蹋了,最后选择跳井。那时看文学作品,从来没有看到过跳楼,只看到过跳井,然后井里会浮上一缕烟,就成了聊斋。长大后看文学作品,又看到有人办企业或炒股票破产后,跳楼了。
现在已经没人跳井了,甚至资本家破产后还活得很潇洒,但可怜的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开始跳楼了。
孩子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搞明白。我们不能只怪孩子太脆弱,或者说考试压力太大、就业环境太差。我们小时候,就业环境也没那么好,现在条件更好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反而更脆弱?
《道德经》里说,人的成长其实只有两件事:一是自知,即认识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客观、真实的判断。二是自胜,我们要胜过自己,而不是胜过别人。
这给我带来了启示:现在的孩子内心脆弱,情绪容易崩溃,究其原因是自知出现了问题。如果一个孩子的自知不真实、不客观、不稳定,遇到挫折就容易崩溃,一旦被捧就容易飘。
孩子的自知,来自两个世界的经历:一个是与成人一起的“成人世界“,一个是与儿童一起的“儿童世界”,它们就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风火轮”。一个正常的孩子拥有两个世界的成长,在其中慢慢形成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也就是自知。
儿童在成人世界里,是以“分数”为主要依据获得成人评价,从而形成了基于分数的自我认知。
举个例子,孩子考了80分,我们成人会说:能不能考90分?孩子考了90分,我们会说:能不能考95分?孩子考了100分,我们会说:看你下次是不是还能考100分?
可见,儿童在成人世界里面,是成人关注的焦点,他们被要求、被宠爱,无时无刻不去满足成人关于“好孩子”的要求。
但是在儿童世界里,孩子不是以分数为依据,而是因为“有用”而获得评价,形成自我认知。
比方说,一个小朋友跑得很快,他在儿童世界就会得到大家的尊崇;另一个小朋友很大方,他在儿童世界里面也会得到大家认可。
在儿童世界里面,孩子获得的认知是基于分数以外各个方面的一种评价。这个世界没有成人参与,孩子们无拘无束,自由浪漫,童言无忌,天性赤子。
在儿童世界里,
郁闷情绪可以得到转换
可见,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是有一定差别的。为了更好说明这种差别,我们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一户人家里,妈妈在教训儿子,爸爸自然站在妈妈这一头。尽管妈妈充满了爱,爸爸对孩子也充满了期望,但是在儿子看来,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受着两个大人的训,心理会很压抑。
如果这户人家有三个孩子,那他们就构成一个儿童世界。大哥在挨妈妈的训,看到边上的二弟挤眉弄眼很开心,心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气死你。再看旁边的三妹,眼睛充满关怀,在吧嗒吧嗒掉眼泪,大哥便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照顾好妹妹。
在这样的场景里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郁闷在儿童世界会得到转换,心理就不会崩溃了。
那么,儿童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一,因为多胎家庭而形成。比如刚才我们讲到的,一家有三、四个孩子,他们就形成了稳定的儿童世界。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开心。
第二,因为多胎家庭带来的表亲、堂亲而形成。
第三,因为大院、里弄、村居而形成。一群小朋友老是一起玩,就形成了儿童世界。中国文化里有一个词叫发小,就是大院、里弄、村居形成的儿童世界里面获得的一种文化表征。
第四,因为上学、放学结伴同行而形成。这群伙伴一起上学,一上六年、九年、十二年,形成了一个儿童世界。
总之,这些儿童世界,大人都不存在,他们有自己的角色分工,做着自己快乐的事情。而一个孩子可能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的儿童世界,它们共同组成了儿童成长的那座“森林”。
现在问题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世界正在消失。
第一,少子化解构了多胎家庭以及表亲、堂亲带来的儿童世界。
现在多是一户人家一个孩子,大家凑在一起,大人在一边玩,儿童在一边玩,这是不是儿童世界?不是,这跟放风差不多。儿童世界是他们自己凑起来的,不需要经过父母间同意。
两胎的家庭,是不是儿童世界?也不是,两人整天争宠,永远为大人服务。起码三胎家庭,才能构成一个儿童世界。
还有,班里有40个小朋友,是不是儿童世界?如果整天被班主任的眼睛盯着,也不是儿童世界。
第二,独居解构了大院、里弄、村居带来的儿童世界。
独门独户、格子间的居住使得村居没了,里弄没了,大院没了,发小也没了。
第三,现在上学、放学基本上都是接送,从学校接回来,送进了校外的培训班,上学、放学结伴而行形成的儿童世界也被解构了。
当儿童世界没有了,孩子只在成人世界里,就形成了偏颇、失真的自我认知。儿童跟成人在一起,是用儿童的灵魂、身体,承担成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那些童言童语,那些天真浪漫,我们大人却说他们幼稚,说他们不成器。如果是这样,我重新活一回也会抑郁的。
那天,一个家长跟我讲:校长,我为了孩子辞职了,想专心陪孩子。我说:你千万不要辞职,继续上班吧,你没那么重要,孩子跟你一起很辛苦的。我们大人自己可能觉得很感动、很高尚:为了整天陪孩子,献出了所有。但往往是,陪到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就不想让你陪了;陪到三年级的时候,他希望你出个差,因为他很渴望一个儿童世界。
当下,我们教育人要因时而动,不能只是哀叹孩子太脆弱了、考试太不人道了,没用的。
孩子不是太脆弱了,他是缺失了儿童世界的成长。我们不要去指责他,贬低他,我们要的是补孩子一个儿童世界。
这些年,我们在学校一直有做一个活动,叫梦想领袖活动。学校搭一个平台,让孩子们离开大人的监管,获得班主任、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们重新拥有一个儿童世界。
以下是梦想领袖活动的组织流程——
8月底,我们启动梦想领袖活动,请孩子们填写作梦想领袖申请书;9月,完成梦想领袖的确认,辅导员的培训,家长的培训,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追寻梦想;10-11月,组建梦想团队,包括梦想领袖、梦想同行者、梦想辅导员(班主任)、梦想导师(学生自聘)、梦想保障员(父母),开展梦想旅行;12月,展示梦想成果;1月,反思回顾。
这样5个月的活动时间,孩子们有计划地玩,一年玩下来,两年玩下来,三年玩下来,就会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团队。他们在这里可以说他们想说的话,做他们想做的事,得到他们应该获得的自我认知,获得儿童的成长。每个人都是有用的,每个人都在分数之外,我相信,在儿童世界补一分,孩子就成长一分;补十分,孩子就成长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