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门诊火爆!孩子真有必要去看病吗?

发布时间:2024-12-12 12:37  浏览量:4

早前

上海一家长拍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叫号显示屏

屏幕上显示的“学习困难(科室)”

引发了网友热议

经过梳理发现

全国多地医院开设有学习困难门诊

以深圳为例

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深圳市康宁医院等

多家医院、部分心理咨询机构

均设有学习困难门诊

12月3日,在深圳一家医院隶属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的“学习困难”门诊,记者见到了一位神情略带焦虑的家长,带着她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

她说,孩子上课总是不专心,家庭作业也总是磨磨蹭蹭完不成,听说医院开设了这样的门诊,决定带孩子来看看,请医生诊断一下问题出在哪。

“学习困难”

需要去看门诊吗

60多年前

已经有了 “学习障碍”的概念

“学习障碍”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于1963年提出的。他认为,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发育障碍。这些障碍不包括视、听觉障碍和智力障碍。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出现“学习障害”这一用语。新华社2023年3月的一则报道称,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18万名日本中小学生因学习障碍参加补习班。这些学生中,约4.7万人有言语障碍,近3.9万人患注意力缺失过动症,近3.7万人患自闭症。他们在阅读、写作、与人交往等方面有困难。

2000年,香港教育署心理辅导服务组对“学习困难”进行了定义,认为它泛指一系列学习异常的表现,包括聆听、阅读、说话及写作方面的困难。当中较常见的有:读写障碍、数学运算障碍及语言障碍。

很多深圳人可能不知道,早在2011年7月,深圳市学习困难关爱协会就已开始筹建,正式登记注册于2012年8月,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学习困难领域的民间公益性社会团体。协会主要通过公众教育、政策倡导、校园及社区支持服务等为学困儿童及家庭提供体系化的支持,帮助学习困难儿童走出学习困境。

“学习困难并不是一个医学诊断”

诊室里,检查单和作业本的纸张被医生来回翻看,窸窣作响。

医生手里的作业本上,几行歪歪扭扭的汉字多处出现相似的错误,如偏旁部首左右方位被倒置,汉字常常少一笔或多一笔,汉语拼音“b”和“d”总是难以分清——最终,这个被家长带来的小学五年级孩子被确诊为“学习技能障碍”。

学习技能障碍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是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据相关报道,孩子学习困难,除了家庭教育的原因外,还可能由各种神经发育问题、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文化和环境不利因素等所造成。国内外研究报告显示,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为20%左右,男生比女生的数量更多一些。

相关儿科医院医生表示,神经发育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较多,如人们常听到的“学习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精神发育迟缓”、“孤独谱系障碍(自闭症)”等,都是影响耽误孩子学习的罪魁祸首,其中多动症在门诊中尤为常见。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与康复科主任医师韦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学习困难并不是一个医学诊断,在医学上,并没有学习困难这种疾病。她说,学习困难不是孩子单纯的“不努力学习”或者“调皮捣蛋”,它是孩子进入学龄期后的学业功能受损的外在表现,涵盖了所有可能导致孩子学习功能受损的因素。

韦臻强调说,虽然学习困难并不是疾病,但是某些疾病却会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表现。设立学习困难门诊的初衷,目的在于为出现学习困难的儿童青少年尽快找到因疾病导致其出现学习困难的病因,从而为其提供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对症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孙锦华也对媒体表示,学习困难不等于智商低。首先,很多在某一方面学习有障碍的孩子,在其他方面却都表现很好。其次,很多学习困难的孩子并非生理上有病,可能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学习困难的问题。“孩子学习成绩不行,怎么也提升不上去,也可能只是个体差异。有的人运动更好,有的人擅长推理,而有的人语言天赋过人。换一种角度,不要紧盯孩子的问题和短板,要积极地发现孩子的擅长和优势。盲目给孩子贴上标签,会传递焦虑和紧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孙锦华说。

学习困难儿童写的字。

“学习困难门诊”在多地火爆

网上有个流行很久的段子。“问: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个左右,是不是不太够?答: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这里的“海淀”,可以置换成其他很多的城市地名。卷英语,卷奥数,孩子的学习成绩大概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也是“学习困难门诊”在多地火爆的重要原因。

家住南山的卢女士说到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就唉声叹气:孩子平时给人的感觉是聪明伶俐,可是一考试成绩就惨不忍睹;简单的题明明会,但就是低级错误屡教不改;写作业慢,必须大人盯到半夜三更,全家人都疲惫不堪……“我想哪天抽个时间也带孩子去看看学习困难门诊,请专家帮诊断一下,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家住宝安的肖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娃读初一,小娃读小学二年级。自从大娃上初中后,她就开始为孩子的数学发愁,“孩子成绩本来挺好的,但一上初中,可能是数学难度一下子增加了,感觉孩子适应不过来,很多数学题目不会做,对她的信心打击挺大的。”

有研究显示,数学障碍的患病率约占儿童总人口的3.3%~6%。据一项最新的Meta分析显示,我国的小学生中,数学障碍总体患病率为8.97%,小学低、中、高年级患病率分别为11.57%、10.07% 和 4.76%。

孩子出现学习困难

到底该不该带去医院呢?

家长究竟该如何甄别?

深圳市儿童医院在其公众号

一篇推文中给出了建议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情况

应当及时就诊——

1

孩子出现注意力问题,特别是表现出符合多动症的明显特征,如很难持久地专注学习,活动度过高,上课容易分心开小差,发呆畏难,作业拖拉,组织性差,缺乏时间观念等。

2

孩子智力水平正常甚至更高,但往往某一科目或几科目的学习较差,这可能是由于某一方面的学习技能缺乏或不足所致,被称作“特定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或书写障碍。

3

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太好甚至很差,尤其是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学得更是一塌糊涂,需要常规进行智力测验。

4

孩子有某些焦虑情绪或强迫症状,如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强迫症等。

5

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机及意志力欠缺、罹患慢性躯体疾病、视力或听力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业。

“有时候,‘有病’的是家长”

当然,对于火爆的“学习困难门诊”,也存在不同的声音。

薛先生在龙岗一家体育用品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他对记者说,虽然自己的孩子成绩不是太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点调皮捣蛋,几次接到过老师电话,到学校处理孩子与班上其他同学因打架引发的纠纷事宜,但他不认为孩子需要去看这样的门诊,“如果被诊断为有病,那少不了药物治疗,孩子吃了这些药,可能带来副作用,时间长了,学习困难的问题不一定改善,其他器官的问题却可能增加了。”

孩子去年参加高考的家长邓先生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学习困难”的孩子,不是他们真的“困难”,而是太累了。“你让一个成年人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开始填鸭式的背书,7点多开始一动不动坐在教室里,放学后回家写几个小时作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试试?”他说,最近他在网上刷到了一个视频,苏州工业园区有学校推出了“作业熔断机制”,指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应停止作业,及时就寝,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这样的机制可以推广。”

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心理工作者对记者说,鉴于个体禀赋的差异,不能以某些“重要”科目为标准来衡量是否存在“学习困难”,动辄把不适应学校课业单一评价机制的学生都送去“纠正治疗”。

该心理工作者说,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心理韧性”,儿童必须经历一系列不利于发展的风险或逆境才能获得心理韧性。但如果在经历这些风险或逆境的时候,没有获得保护性因素,那不但获得不了心理韧性,还会出现心理疾病。

他分析说,一些霸道型家长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不理会孩子的反馈,一意孤行地拔苗助长,这种低响应型的霸权家长容易把孩子逼出心理问题;忽略型家长打着“纯快乐教育”的“放养”旗号,对孩子要求过低,而且还不在乎孩子的需求。放任无度也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产生一些自卑或者缺爱的心理问题;溺爱型家长则啥事都依着娃,整个一个“没有要求只有顺从”,“比起‘学习困难’的孩子,其实有些家长似乎更应该接受治疗。”心理学工作者对记者说。

知名讲书人、帆书APP创始人樊登最新出了一本书,叫《成长的觉醒》。在这本书里,他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孩子的行为为什么在某一个时间会出现令人喜出望外或瞠目结舌的‘拐点’?”

樊登说,没有一个孩子是“突然不爱学习”的,变化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在这之前,他们一直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让父母满意,于是大脑不断平衡压力,努力去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但是当这些压力已经突破孩子所能承受的阈值,随着孩子学习的知识难度增大,他们开始表现得对作业、考试等一切跟学习相关的事情十分厌烦,家长的打骂从此就失效了。“育儿是一场心灵的触碰,而非权威的较量。养育的真谛是无条件的爱,教育的本质不是管制、不是设定,而是引导和塑造。”

各位家长

孩子学习困难

你觉得需要带去看门诊吗?

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