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树凹小学》:山乡小学里的“春天”
发布时间:2024-12-17 08:00 浏览量:5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
小说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手法,从儿童生活的细节处,发现当下偏远乡村小学面临的深层次教育难题——不是艰苦的环境,而是家庭教育失败带给学校的教育之重。
《花树凹小学》:山乡小学里的“春天”
《花树凹小学》,肖定丽著,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10月第一版,35.00元
■韩进
童话作家肖定丽以其女性的温情表达和童心的深情发现,照亮过无数儿童读者的心灵。她的现实题材长篇小说新作《花树凹小学》,犹如山坳里吹来春天的风,给儿童文学带来清新,给儿童读者带来温暖,却也给大人们带来初春微风的一丝凉意。这部用爱点亮孩子心灯的真情之作,在贫困山村的小学校园里发现孩子们生活的纯真与快乐,在心与心的聊天交流里发现孩子们内心的困惑与坚强。从卷发校长和陈小童、向铃儿、罗聪聪、黑手套、双胞胎兄弟等小学生身上,可以看到爱的温暖力量对孩子们心灵成长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花树凹小学》写的是作者在偏远贫困山区小学的一段真实生活。但她用小说的形式、以第三人称来讲故事,描绘了一个桃花源式的花树凹小学,因为米娜姐姐的到来,打破了往日孩子们校园生活的宁静。小说讲述米娜姐姐与一二年级小学生相处一个月的生活故事。这短短的一个月,对米娜姐姐和孩子们来说,都是生命中一次重要的相遇,像一颗流星划过黑漆的夜空,让人看见闪亮与希望。爱的种子一旦播种,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米娜姐姐是上海市某电台给孩子们讲故事、和孩子们聊天的播音员,因太过劳累病倒了,医生建议她最好去山林里呼吸新鲜空气,那里的环境对她的身体恢复有好处。花树凹小学的卷发校长欢迎米娜来他的学校。这是一所远离县城、被山野里“美丽的春天”环绕着的山村小学,因山路遥远,孩子们全部住校。卷发校长亲自到路口去接米娜姐姐,说“你是跟春天一起来的”。她的到来真的给花树凹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和希望,当看到花树凹小学大门上方赫然写着“说亲柔话,做善良事”的校训时,米娜姐姐的心颤动了,仿佛每个字都是从她的心坎里流淌出来的。
校长给米娜姐姐准备了一间独立的办公小屋,门口窗边的木画框里有米娜姐姐的画像,还有两行卷发校长手写的字——“米娜姐姐故事屋 米娜姐姐聊天室”。小屋后窗外是山坡,长着又高又直的白杨树;前窗外是开满浅粉色的紫叶李花,又稠又密,有蜜蜂和麻雀在花间忙绿。一年级教室的窗口正对着小屋,有两双好奇的眼睛正盯着米娜姐姐这边,她被那清澈的眼光吸引,情不自禁地从后门走进了教室,正在自习的学生们一下子围了过来。“你是来教我们的新老师吗?”“我是米娜姐姐,讲故事的姐姐,聊天的姐姐。”米娜姐姐就这样走到了孩子们中间,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这里的孩子是她的老师,教给她很多在山里生活的知识和方法;她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兼做孩子们的音乐和绘画老师,孩子们都愿意来聊天室找她说心里话。小屋成了孩子们放飞心灵的儿童屋,成为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的“爱的教育”课堂。山凹里清新的空气和孩子们的欢笑,很快治愈了米娜姐姐疲惫的身心;孩子们也从米娜姐姐那里得到爱的温暖、鼓励与希望。不禁让人感慨浮想,如果现在的小学校里都能安排这样一间“米娜姐姐故事屋(聊天室)”,该是孩子们多好的福音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作者在小说前写的题记,揭示了小说“爱的教育”主题。小说塑造了花树凹小学卷发校长坚守山村小学、用爱教育孩子的新时代校长形象。卷发校长是米娜姐姐给起的昵称,他原本姓杨,是一位具有现代创造教育理念与勇敢践行生活教育的陶行知式的小学校长。他以花树凹小学为家,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对全校80多位学生的学习和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他是孩子们尊敬的校长、老师,尽可能给孩子创造好些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他是孩子们信任的大哥哥、好朋友,能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生话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感;他是孩子们心中的保护神、大英雄,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为孩子们代言,做孩子与家长间沟通的桥梁,让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圆了读书梦,拥有快乐的童年。
对孩子们有怎样的爱,就会有怎样的教育。孩子现在的样子,就是他们所受教育的成果。米娜姐姐发现,花树凹小学的物质条件非常落后,无法和城市小学的先进相比,但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却充满阳光。孩子们真诚、善良、友好,善解人意、懂得感恩;他们求学上进,有理想追求,有奋斗精神;他们爱读书爱听故事,爱学校爱父母家人;他们喜欢唱歌、跳舞、郊游、画画……你无法将他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与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偏远小学联系在一起,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叫做“花树凹小学”的教育精神。
米娜姐姐发现,孩子们都爱唱一首叫《孤勇者》的歌:“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这充满勇气和力量的歌词和节奏,如此合拍于孩子们的心情和情绪,透着一股倔强与不甘、奋斗与希望。米娜姐姐想起卷发校长对她说过的,这里的孩子都是“有故事的”。因为偏远不得不寄宿学校,孩子们远离父母,特别渴望家的温馨,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心梦想当科学家的陈小童是位“上海宝宝”,他的爸爸妈妈忙于各自的工作,没有情感交流,两年前就瞒着儿子离婚了,陈小童被送回到姥姥家,从上海大城市来到偏远的花树凹。小画家向铃儿画的妈妈漂亮极了,栩栩如生,米娜姐姐看见了都想去拥抱她“画中的妈妈”,可同学们都知道她画的是“想象中的漂亮妈妈”,原来向铃儿的爸爸妈妈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人。“道歉大王”罗聪聪“从来没有听过表扬的话”,他在班上变着法子,“不停地捣蛋,不停地道歉”,目的是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他在家里就是一个“多余的人”,爸爸妈妈种着苹果园,忙得没有休息,一旦休息下来,他们就不停地吵架,谁也不管孩子的学习。米娜姐姐一句“好孩子”,让他破防了。因为这句话,他决心从写好自己的名字做起,从头开始做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
米娜姐姐明白了,孩子们都有一颗《孤勇者》的心。别以为孩子们单纯无知,其实他们有好奇的心灵和发现的眼睛,历经生活的磨砺,他们什么都知道,较早的成熟了,只是不轻易表露罢了。在众多“孤勇者”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缺少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的孩子,这情感上的“缺口”是无法弥补的伤痛。
作者巧妙地以双线结构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在正面描写卷发校长对孩子们爱的教育同时,与某些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在立体化塑造儿童性格形象的同时,注意挖掘儿童行为背后内心深处的情感问题,揭出孩子内心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小说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手法,从儿童生活的细节处,发现当下偏远乡村小学面临的深层次教育难题——不是艰苦的环境,而是家庭教育失败带给学校的教育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花树凹小学》既是一部“爱的教育”颂歌,又有反映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刻,从正反两个层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本质在于“用爱点亮孩子的心灯”,燃烧起生命的火焰,使许多像陈小童那样的孩子,心灵都得到最温柔最温情的抚慰,让花树凹小学的“孤勇者”们不再孤单前行。
《花树凹小学》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不仅仅在于其触及灵魂深处的“爱的教育”主题,还有作者以优美的文笔书写感人的情感故事所传递的心灵共鸣。作者以真诚而诗意的描写,以爱心沟通童心,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美妙的儿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