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上缺这几个字的,价格再低也不买,是劣质假货,建议了解下

发布时间:2024-12-18 12:05  浏览量:4

| 科技社

编辑 | 科技社

«——【引言】——»

寒冷的冬季,羽绒服成了人们衣柜里的必备单品,尤其是北方那种刺骨的寒风,没有羽绒服简直寸步难行。

然而,围绕羽绒服的那些事,却没那么简单,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花了几百块买了件“看起来不错”的羽绒服,结果穿了几天就发现,别说保暖,连风都挡不住,还得再花钱买新的。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答案很简单,羽绒服上没有这几个字,再便宜也别买,赶快告诉家人。

羽绒服之所以贵,贵得有道理,像鸭绒、鹅绒这种填充物,本身就价格不菲。

一吨优质鸭绒的成本可能高达几十万元,鹅绒更贵,好的甚至上百万。

这样一算,一件真正含有优质绒的羽绒服,光材料成本就不低了。

再加上设计、人工、运输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市场上正规羽绒服的成本一般都在300—500元以上,稍微有点品牌的可能还更高。

然而,打开购物网站或走进某些门店,199元、299元的“羽绒服”随处可见。

甚至还有更离谱的,标榜“高端白鹅绒”的羽绒服,居然卖得比普通保暖内衣还便宜。

这样的价格,真能买到羽绒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低价产品背后,充满了套路。

很多不法商家会用廉价的动物绒毛、羽绒边角料,甚至直接塞化纤棉进去,冒充“鸭绒”“鹅绒”。

从外表看,这些假冒伪劣的羽绒服和真品很像,但内里全是“幺蛾子”。

尤其是填充物,有的来自回收废弃羽绒,有些甚至反复加工使用,不仅保暖性能几乎为零,还可能夹带着细菌和螨虫。

穿在身上,没准都能让你寒毛直竖,真是一分钱都不值,假货横行的羽绒服市场,早就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缩影。

不法商家可谓“聪明绝顶”,有的是填充动物绒毛,比如猪毛、狗毛混着边角料,表面上看厚实蓬松,实际上连基本的御寒功能都达不到。

有的会用化纤材料冒充羽绒,吹嘘“新科技更保暖”,结果穿上没几天就让人冻得瑟瑟发抖。

还有更黑心的,会回收旧羽绒,再次加工填充进衣服里,想想那些羽绒来自哪里,废旧床垫、淘汰衣物,卫生状况可想而知。

这些假冒羽绒服最擅长“扮猪吃老虎”,外观做得花里胡哨,还带着各种虚假的吊牌,比如“含绒量90%”或者“顶级鹅绒”之类的标签。

可等你穿上,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暖和,风一吹透心凉,更糟糕的是,这些假货还很难分辨。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光凭肉眼和手感,很容易被这些包装过的假羽绒服骗得团团转。

最让人恼火的还是消费者的处境,被低价吸引,想着“299块买件羽绒服真划算”。

结果穿了没几天发现既不保暖还钻绒,再仔细看看吊牌,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买到了假货。

这时候退货早就过期了,只能吃哑巴亏,算作一场“智商税”,而买到假羽绒服的损失,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那些用劣质材料填充的衣服,不但不能御寒,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

比如反复使用的羽绒里,很可能藏着细菌、螨虫,接触皮肤后可能引发过敏甚至皮炎。

说到底,这不单是衣服质量的问题,更是对消费者健康的隐患。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想在假货横行的市场上挑到一件真正的羽绒服,确实不容易。

但如果懂得看水洗标签上的“几个字”,至少能降低被坑的概率。

在选购羽绒服时,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绒子含量”,很多人会被“充绒量90%”这样的说法迷惑,觉得含绒量高就是好羽绒服。

其实,这种“充绒量”概念常常是偷换概念的套路,因为它包含了绒丝和绒子,但两者的保暖效果完全不同。

真正优质的羽绒服,讲究的是绒子含量,而不是简单的“充绒量”。

具体来说,绒子含量≥70%的羽绒服,保暖性能基本合格;绒子含量达到90%,则是优质羽绒服,完全可以放心购买。

如果你看标签时,发现吊牌上没有“绒子含量”这个字眼,而只是标注了“羽绒含量”或者“充绒量”,那基本可以判断这件衣服不靠谱,不管多便宜都别买。

另一个容易忽视但非常重要的指标是产品的执行标准,或者叫(GB标志)。

真正符合国家规范的羽绒服,会在标签上标明“GB”开头的执行标准,比如“GB/T 14272”。

这代表衣服的制造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有一定的保障。

如果没有“GB”标志,很可能就是三无产品,消费者要格外警惕。

除了绒子含量和执行标准,优质羽绒服还会标明“蓬松度”(Fill Power, 简称FP)。

蓬松度是衡量羽绒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保暖性能。

一般来说,普通羽绒服的蓬松度在400—500之间,优质羽绒服则达到600FP以上。

如果吊牌上没有蓬松度信息,基本可以判定为质量较差的产品,不值得购买。

假羽绒服市场就像是一场“暗战”,不法商家用看似高大上的外包装蒙骗消费者,诱导大家花钱买不值一提的劣质产品。

挑羽绒服,眼见不一定为实,好看、厚实只是表象,真正决定羽绒服保暖性和质量的是填充物和做工。

掌握几个实用方法,可以帮你迅速判断羽绒服是否值得购买,羽绒服的质量好不好,用手摸一摸,立刻就能感受到。

好的羽绒服手感柔软顺滑,内部的填充物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硬块或毛梗。

如果手一摸感觉扎手,或者掐起来像有根刺,那基本上可以断定,填充物中混了不少杂质,比如大块羽毛、边角料甚至劣质材料。

另外,注意捏一捏衣服的厚薄,好的羽绒服不光摸起来柔软,填充物的分布也很均匀。

摸上去某些地方特别薄、某些地方特别厚,就可能是偷工减料的表现,填充量很可能不足,保暖性能自然打折扣。

如果想进一步验证羽绒服的填充物是否合格,可以用手按压一部分羽绒服,看它的回弹速度。

优质羽绒的弹性好,按下去后很快就能恢复原状,这说明羽绒的绒子比例高,杂质少。

如果按下去半天回弹不了,说明内部可能掺了其他材料,比如绒丝、化纤,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绒子,保暖性必然堪忧。

很多人买羽绒服时不会留意这个细节,但其实钻绒现象是判断羽绒服工艺的一个关键点。

轻轻拍打衣服,或者用手揉一揉缝线的位置,仔细观察是否有绒丝从缝隙中钻出来。

优质的羽绒服用料和缝制工艺到位,几乎不会出现跑毛的现象。

而如果发现绒丝不断从缝线上跑出来,那不仅说明工艺不到位,穿一段时间后还可能越穿越薄。

更糟糕的是,这种羽绒服穿一冬天,屋子里可能全是细小的羽毛,清理起来让人崩溃。

一件好的羽绒服,本身的材料成本就不低,市场上鸭绒、鹅绒价格昂贵,一吨成本高达几十万元,所以正规的羽绒服成本通常在300—500元以上。

如果一件羽绒服标价只有199元甚至更低,那就要当心了,商家如果不赔本,就不可能用真材实料填充。

低价羽绒服很可能掺杂劣质填充物,甚至完全不含绒。

所以,买羽绒服时,最保险的做法是选择正规品牌的专卖店或者靠谱的大型电商平台。

大品牌在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方面更有保障,不容易踩坑。

而那些没有明确品牌的小店或者不知名的网店,买到假货的风险大得多,别因贪图便宜让自己多花冤枉钱。

羽绒服贵不说,保养起来还挺讲究,如果你随便丢进洗衣机里搅一圈,结果可能是衣服蓬松感全没了,保暖性也大打折扣。

掌握以下清洗和保养的方法,能让你的羽绒服穿得更久更暖和。

冬天穿羽绒服,袖口、衣领这些地方最容易弄脏,尤其是沾上油污后特别明显。

整个清洗太麻烦,也容易破坏羽绒内部结构,这个时候,小面积清洁就派上用场了。

针对油污,可以用一支旧牙刷,蘸上洗洁精,在脏的地方轻轻刷几下。

注意,千万别先沾水,否则油污会被固化,更难清理。

刷过一遍后,再挤点牙膏轻刷一遍,最后用湿毛巾擦净,油渍就能轻松去除。

如果是普通污渍,比如泥点子,可以用沐浴露加白醋兑成的清洁液喷洒在污渍处,再用干布擦净。

白醋不仅能清洁污渍,还能让羽绒服的填充物保持蓬松感,如果羽绒服整体需要清洗,千万别直接丢进洗衣机。

机洗会让羽绒服的填充物打成团,不仅保暖性下降,还可能损伤外层面料。

正确的方法是手洗,尤其是轻柔的手洗,可以先用牙膏重点处理重污渍部分。

紧接着在温水中加入少量洗衣液,把羽绒服浸泡10分钟,用手轻轻搓洗污渍处。

漂洗时,可以在清水中加入少量白醋,不仅能彻底去除洗涤剂残留,还能让羽绒服的绒子恢复弹性和蓬松度。

洗完后,用干毛巾包裹住衣服按压吸水,注意不要拧干,这样能避免羽绒服变形。

冬天洗衣服最大的麻烦就是太难干,羽绒服尤其如此,湿漉漉的衣服如果晾上三四天没干透,味道都变了。

这时候可以试试一个速干小窍门,洗完的羽绒服装进一个大塑料袋,底部剪个小孔,用吹风机的热风对着开口吹20分钟。

热风能快速烘干羽绒,塑料袋还能形成局部保温环境,防止羽绒受损。

羽绒服穿完后收纳也有讲究,别一股脑塞进柜子里,更不要用真空压缩袋抽干空气。

羽绒需要蓬松的空间,才能保持弹性和保暖性能,收纳时最好用透气防尘袋挂起来,避免挤压。

另外,存放之前可以轻拍衣服,整理填充物的位置,保持羽绒分布均匀,这样下次穿起来依然暖和又舒适。

参考资料:江华科协——羽绒服上没有这几个字,再便宜也别买!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