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四分之一 呈现低龄化趋势
发布时间:2024-07-25 00:04 浏览量:20
上海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四分之一
日前,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导则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三级预防策略,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且逐年高发、呈现低龄化趋势。肥胖并发症也呈现早发迹象。家长、学校、社会如何帮助孩子控制体重?
超重肥胖如何判定
“这是首次特别强调预防的重要性,等到超重肥胖后再干预,就为时已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刘云曼说,国内外多项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已达五分之一,而在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一数据甚至已达四分之一。
儿童的超重肥胖如何判定?刘云曼说,成人一般根据BMI指数判断,国际通行大多为25超重、30肥胖,在亚洲,这一切点略微下调,为24和28。儿童是否肥胖还与年龄、身高、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婴幼儿期,出生时体重超过4千克就属于巨大儿,面临肥胖的高危风险;学龄期如果BMI超过20,也基本可判断为肥胖。如果家长没有做好持续的身高、体重监测,超重肥胖可能在生长的关键期对健康形成危害”。
肥胖并发症已不少
为何肥胖问题往往在童年被忽视?“在较小年龄段,家长很难察觉孩子有明显的并发症,而且在传统观念中,白白胖胖、高高壮壮或许是健康的标志。”刘云曼坦言,“最近刚接诊一名4岁男孩,外形明显肥胖,抽血化验结果显示,已经有低密度胆固醇超标的指征。3岁孩子糖脂代谢异常,学龄期儿童餐后胰岛素升高、脂肪肝甚至高血压,这些中老年慢病在儿童门诊中屡见不鲜。”
肥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心理负担。不少孩子在幼年期就会敏锐发现,“肥胖”会被区别对待、社会评价降低。随着其认知程度提高、自尊心增强,还可能产生相关心理疾病。
去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作为项目单位,承担了上海《关于开展0—6岁儿童肥胖干预服务指南》的方案设计、培训指导工作。其中,不少数据来自2018年3月至今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联体门诊——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营养门诊。在平均年龄10岁左右的随访患儿中,已有71%出现代谢综合征、58.1%出现胰岛素抵抗、29%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问题刻不容缓。
防控要从孕前开始
儿童肥胖有哪些关键节点要关注?刘云曼说,高危因素包括父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快过多、妊娠糖尿病、胎儿宫内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婴儿期过度喂养等。其次,胎儿期、婴儿期、脂肪重聚期(5—7岁)和青春期是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脂肪发育最活跃、脂肪细胞增殖最快的阶段,是容易发生肥胖的生理敏感期,因此也是预防肥胖的关键窗口期。
刘云曼为此提出超重肥胖的预防建议,即在备孕和孕期,准父母要及时关注孕前和产检报告,建议保持每月一次健康咨询;备孕和孕期女性和丈夫都需要在医生和营养师指导下均衡膳食;在哺乳期和辅食添加阶段,优先纯母乳喂养,辅食分阶段添加,切忌过量喂养。此外,社区和区级保健机构应定期筛查儿童肥胖高危家庭,强化健康宣教,必要时可转诊三甲医疗机构进一步诊疗。(记者 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