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爱吾家”家长课堂(三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发布时间:2024-12-19 10:34  浏览量:2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关乎孩子成长、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章丘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立足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阵地作用,聚焦妇女和家庭需求,常态化推出“家长课堂”线上家庭教育系列课程,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只有观察能力较强的人,才会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事物,才能够发现那些看上去细微却十分重要的细节。

观察是一切学习的开始。达尔文曾对自己的工作作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此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建筑物上刻着:“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造、教育实践都需要对所面临的对象进行系统、周密、精确、审慎的观察,从而探寻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系统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春意盎然时,你的孩子是否注意到草地上已探出了绿绿的小脑袋;信步动物园,你的孩子是否敏捷地发现大象的鼻子长而灵活;热闹的节日,你的孩子是否被马路上鲜艳的彩旗所吸引;玩耍场地上,你的孩子是否注视着蚂蚁搬豆的情景?

也许,你的孩子常常观察到一些微乎其微难以辨别的细小变化,而你却没有在意孩子全神贯注的眼神,没在意孩子好奇的眼睛里流露着一个个问号。可能父母们只以为这仅仅是孩子“眼尖”而已,其实,这正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或缺的种能力表现——“观察力”。那么作为父母就应该抓住时机,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引导孩子发现自然界中更多、更美、更有意义的事物。

观察力是一种能力,只有将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这种能力才能得到体现。

在孩子提出为什么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地从不同角度给孩子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大人在不愿回答孩子问题时,斥责孩子:“你烦不烦?“你哪来那么名问题”“别说了”,几句不耐烦的话,给孩子兴奋的神经泼了冷水。孩子会因大人不喜欢而误认为自己做得不对,放弃对观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

孩子观察后提出的问题是观察思维的必然结果。如果孩子观察了事物,对事物的一切无动于衷,这个观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尤其是鼓励他们观察后思考。在孩子没有观察思考的习惯时,我们应主动向孩子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刚刚观察过的事物,直到他们能够主动地从中提出问题。

观察是要讲究方法的,引导孩子能够观察出事物最突出、最具特色、与众不同的一点,从而把它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这就是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这是观察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引导孩子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的素质和能力。

指导孩子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间规律性的东西,也是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孩子观察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巴甫洛夫说过:“在你研究、实验和观察时,不要做一个事实的保管人。你应当力图深入事物根源的奧秘,应当百折不挠地探究支配事实的规律。”这就是说,巴甫洛夫主张,观察不但要准确,还应达到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力图深入事物奥秘的程度。例如: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的现象,悟出了万有引力定率。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教孩子观察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悟出一些规律。

最后,观察还要注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事物的不同性质,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来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养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习惯,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同样的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和结论。

总之,对孩子观察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获得成功,也有助于孩子整个人生的成功。在此,我们也呼吁家长朋友们,不要把孩子整天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玩。这样只会扼杀孩子生命的激情。您的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千万珍惜,让他们睁大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吧!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