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为两例儿科阑尾炎患者实施ERAT治疗
发布时间:2024-12-23 10:08 浏览量:5
近日,两位小患者在我院儿科、内窥镜中心、消化内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共同努力下,接受了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治疗,病痛得到明显缓解,患儿术后状态良好,当日出院。我院也是省内首家应用该技术进行儿童阑尾炎治疗的单位。
ERAT技术带来的新选择
13岁的小付(化名)间断腹痛腹泻8月余,排便时伴右下腹痛,已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及正常的学习生活。来我院前辗转多家医院,行胃肠镜、腹部超声及CT等检查,全腹CT提示阑尾粪石,临床诊断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抗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无独有偶,11岁的小郭(化名)间断腹痛时间更久,前后有3年时间,多次在当地就医,每次发作静点头孢类抗生素可缓解。但近10天腹痛加重,病初以脐周为主,后转为阵发性右下腹痛,来我院完善检查时全腹CT提示阑尾少许粪石,回盲部及肠系膜间隙多发肿大淋巴结。
长期腹痛的病因多种多样,尤其是儿童腹痛的诊断治疗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传统治疗方案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直视下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给了儿科医生新的选择。
“看见”卡在阑尾里的白芝麻
儿科主任姜红堃教授详细了解患儿病情及诊治经过后,第一时间与消化内科主任李异玲教授联系,经超声科姜镔副教授会诊协助下,由内窥镜中心冯明亮副教授为患儿在静脉麻醉下行ERAT治疗。
姜红堃教授表示:“ERAT治疗术对于我们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患儿肠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在小付的治疗中,子镜进入9cm达阑尾底部,冯明亮副教授退镜探查,发现阑尾腔内存在食物残渣,行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冲洗,异物逐渐清晰——一粒完整的白芝麻赫然可见,这就是导致小付腹痛八个多月的“罪魁祸首”。随后继续用生理盐水冲洗阑尾腔,将腔内食物残渣及白芝麻冲洗出阑尾。观察阑尾粘膜,可见斑点状充血的慢性阑尾炎表现,阑尾腔再用甲硝唑保留灌洗,结束操作。
粪石(左)、异物(中)、白芝麻清晰可见(右)
粪石(左)、阑尾底部(中) 、铸型粪石(右)
在小郭的治疗中,子镜进入7cm达阑尾底部,退镜探查,同样可见阑尾腔内块状、黄绿色絮状粪石。冯明亮副教授用生理盐水将阑尾内铸型的块状粪石完整冲出阑尾腔。观察阑尾粘膜,可见斑点状充血的慢性阑尾炎表现,阑尾腔再用甲硝唑保留灌洗,结束操作。
ERAT治疗后,两位患儿的腹痛都得到了有效缓解,孩子和家长们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医者同样父母心
“能不能不切阑尾”“全麻手术会不会有风险”“术后会不会留疤”……孩子成长的每一瞬间都牵动着父母的心。中国医大一院儿童健康诊疗MDT团队始终与患儿和家长站在一起,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为每一个患儿设计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传统医学认为,阑尾是无用器官。但随着医学的进步,阑尾的生理功能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阑尾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维持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等功能,尤其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积极参与免疫功能的建立。
我院儿科携手内窥镜中心在辽宁省率先采用ERAT技术,通过内镜下解除引起阑尾管腔阻塞的因素,实现儿童慢性阑尾炎的病因治疗。不仅能够保留阑尾生理功能,同时治疗方法简单、潜在未知风险低、患儿遭受痛苦小。
什么人能使用ERAT技术治疗?
超细胆道镜(子镜)通过结肠镜活检孔道进入阑尾腔内,可以直视阑尾黏膜,清晰地观察阑尾管腔是否有扩张、狭窄,腔内有无粪石、脓液,管壁是否充血、水肿等。并且可以避免X线的使用,让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可以更安全地接受ERAT治疗。
2024年,我院内窥镜中心在我省率先开展直视下子镜ERAT,目前已成功完成30余例,对于化脓性阑尾炎、整块阑尾粪石的患者疗效确切,术后迅速缓解症状。直视下ERAT除治疗作用外,还能够直接观察阑尾腔及黏膜,有望成为阑尾炎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同时,ERAT在儿童阑尾疾病中的应用,体现了诊断、治疗、微创和保留脏器等确切技术优势。
儿科与内窥镜中心传承“以病人为中心”优良传统,深耕医术、推陈出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践行“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拉进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日复一日的技术进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上一篇:洗衣机+羽绒服=危险?
- 下一篇:东平县人民医院:口腔健康进校园 从“齿”开始护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