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万留守儿童现状:手机,最先摧毁的其实是底层穷人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4-07-27 01:11  浏览量:15

转眼间,暑假已经开始大半个月了。

作为孩子的专属假期,成年人只有从回忆里找寻那份快乐。

依稀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最渴望的便是每年的暑假。

那是写完暑假作业就可以肆意妄为的漫长日子。

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上树摘果、下河游泳、田里偷瓜、水里摸鱼。

爬满知了的树林里、打完麦子的秸秆堆上、倾盆大雨的水坑里、光线昏黄的路灯下,都可以是我们的游乐场。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丰富的暑假生活自然是无法忘却的甜美回忆。

多年以后的今天,再次回到农村老家。

一切都变了。

盛夏时节,蝉噪蛙鸣。

但一个个村庄却有着本不该出现的“宁静”。

山野间河堤旁,再无法看到孩子们嬉戏打闹、肆意奔跑的身影。

街头巷尾也都空荡荡的,仿若一座空城。

孩子都去哪儿了?

原来,他们都获得了一件神奇的装备:手机。

有了这件装备,他们一个个都拥有了隐身术。

可以一整天都消失不见。

也仿佛都戴上了“紧箍咒”,再不会给家里添麻烦。

有了手机以后,大部分孩子可以窝在床上一整天,除了吃饭上厕所,再无动静。

有些孩子则约在某家院子里,各自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一看就是整个下午。

吸引他们的要么是奇怪扮相的“网红直播”,要么是眼花缭乱的游戏画面。

孩子们常被粗鄙的视频段子逗得前仰后合,偶尔也照猫画虎地模仿主播们的夸张表演。

不光刷视频看直播,一起“开黑”打游戏也成了他们的主要娱乐和社交方式,技术好、分数高的往往成了受人膜拜的“大神”。

曾经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今成了“儿童散学归来疾,躲进小屋端手机”。

有网友说: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狭窄通道上,短视频、手游为留守儿童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让现实里的道路变得更黯淡。”

“想不想再拿些奖状呀?”

“不想。”

“为什么?”

“学习累,需要思考;打游戏不用想,见人打就完事了。”

这是前段时间,一位记者和一个13岁男孩之间的对话。

男孩名叫小光,是某个小村庄的一名留守儿童。

小光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而他则一直留在农村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1年前的小光,品学兼优,学习成绩是年级前三。

因为缺少父母陪伴,手机游戏就成了他最好的陪伴。

当游戏通关时,不但能收到系统发放的装备奖励,还能得到游戏好友的崇拜,令人成就感满满;

当游戏失败时,也会得到系统的安慰和鼓励,往往这个时候,小光就会迫不及待地重新开始下一把。

“下一把,我一定赢。”

久而久之,小光花费在游戏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时候还会通宵打游戏。

晚上打游戏,上课打瞌睡,成绩一落千丈。

远在异乡打工的父母得知这个情况,担忧不已,希望小光的爷奶能够帮忙管教一下。

然而,老人的管教往往都是徒劳的。

老话常说“隔代亲”,小光爷爷认为,他又没有出去干坏事儿,偷摸抢骗,你管他干嘛?

而小光的奶奶,也只是会在饭做好的时候叫小光吃饭,其他时候任由小光躲回房间玩游戏。

其实,老人也并不是不知道一直玩手机对孩子不好,但他们确实也没有能解决的办法。

在迷恋上手机之前,小光也想到了时间被手机大量占用后可能对自己不好。

他也试图走出门去寻找伙伴。

但一圈归来发现朋友们都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无聊的小光也只能拿起了手机。

看到孩子逐渐沦为了这样,小光的父母感到十分心痛。

1年后,小光的母亲选择了回家。

“我没办法了。

我怕再不回家,孩子就要被手机毁掉了。”

66岁的老人蔡梅,家住鄂西的某个山村。

儿子儿媳长年在外务工,孙子出生后就跟着她和老伴生活。

2020年前,因为家里没Wifi,孙子为了用手机总是蹭堂哥家的网络。

蔡梅担心给亲戚带来不便,就也在家里安装了一个Wifi。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蔡梅后悔不迭。

自从Wifi装了后,孙子是不去蹭别人家的网了,但他更加沉迷玩手机了。

每到寒暑假,作业随便应付两下就丢在一边,抱着手机玩了个昏天地暗。

蔡梅想管,但又不敢管太多。

“这年代,别的小孩都在玩手机,他要玩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管不住。

而且现在的小孩很敏感,万一出个啥事,咱做老人的心里也承受不住。”

更令蔡梅无奈的是,以孙子原本的成绩,是能够稳稳进入重点高中的。

沉迷手机之后,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中考时只考上了当地的普通高中。

蔡家人很无奈,但很快也释然了。

因为同村的孩子,有很多只能选择去上中专。

同村孩子黄盼的爷奶,也深深体会到了隔代教育的难处。

“我家这孙女写作业,不论对错,只用十几分钟就(把作业)胡乱划掉了,然后开始玩手机。”

由于睡前玩到很晚,第二天早晨上学起不来,奶奶每天都要“拼命”把孙女叫起床。

有时候实在叫起不来,也要把孙女打起来。

每到这个时候,孙女就会打电话向父母告状。

这个时候,事情就会复杂了。

“儿子儿媳妇就会过问,我就会和他们产生矛盾。”

为了控制孙女玩手机,奶奶好几次谎称手机坏掉了,但还是没有什么效果。

因为学习中需要用到手机,现在的作业都在手机上布置,提交作业、打卡都离不开手机。

老人只能乖乖把手机拿出来。

就这样,黄盼的网瘾越来越严重了。

父母可以管教子女,但爷爷奶奶往往做不到。

留守儿童缺乏约束,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畅游在网络当中。

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是普遍难题。

但最为困难的,其实是留守儿童群体。

城市里的孩子父母大多都在身边陪伴,相比于双亲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监管就会严一些。

除此之外,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相对更加优质一些。

可以相约去体育场里打球运动,在父母的陪伴去水上乐园游泳冲浪,去公园里玩耍,超市商场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

更别提学校附近形形色色的辅导班、兴趣课。

只要家长愿意,漫长的假期时间可以安排的满满当当。

但农村的留守儿童,能够解闷的好像只有手机。

手机里光怪陆离的画面,对孩子们有着莫大吸引力。

从2021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在河南、湖北、湖南等“三省九县”调研,他们从收回的13172份有效问卷中发现:

40.4%的留守儿童有自己的专属手机,49.3%的留守儿童会经常使用长辈手机。

其中,67.3%的家长认为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2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情况十分严重。

要知道,我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早已超过了900万人。

“沉迷手机者”总数之恐怖,不敢想象。

在许多自媒体高呼“手机毁了这一代的孩子”时,却从未想过背后原因是什么。

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他们迷恋手机里的什么?

在某乡村小学里,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能认识很多朋友。”

“建一些美丽的东西,搞一个建筑。”

“因为晚上我总是害怕,妈妈只有天黑了才回来。”

“没有人玩的时候,可以玩游戏找点乐趣。”

原来留守儿童之所以沉迷手机,并不是因为他们爱玩,而是别无选择。

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急需找个事物来消解这种孤独感。

游戏里的同行者,让他们感到不再孤独。

除此之外,时代的发展也离不开手机。

知识的获取、生活的交流也早已与手机绑定。

没有足够的监管,手持手机的孩子就像野马褪去了缰绳。

彻底失控。

其实,并不是只有留守儿童才会沉迷手机,几乎所有成年人也都沉迷于手机。

抖音5分钟、人间两小时已是常态。

成年人都无法抗拒手机的诱惑,何况是孩子。

只不过相比于孩子而言,生活的压力会逼得成年人到了临界点必须从手机中撤出来。

之所以会造成现在的局面,绝不是个人的原因。

我由衷希望,这样的现状能够逐渐改变。

莫不要把时代的错扣在孩子们的头上,然后理直气壮地说:

“又是荒废的一代。”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

作为从农村一路走出来的孩子,我更能感同身受,更能体会留守孩子的难处。

每次看到新闻报道,一些沉迷手机游戏的农村孩子甚至可能连初中都读不完的时候,就会感到很心痛。

少年到青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也是最珍贵的时刻。

这一阶段,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时代在变,我们也需要做出改变。

绝不能让孩子在本该奋力拼搏的年龄,丧失斗志沉溺于虚幻之中。

一个民族,一定要有那些抬头仰望星空的人,才有更长远的希望。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

少年,愿你乘风破浪,不负韶华时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