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增加儿科服务供给应对呼吸道疾病

发布时间:2024-12-30 18:33  浏览量:2

转自:经济日报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的秋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国家疾控局12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预计今冬明春将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元旦、春节临近,人员流动性增加,建议公众做好个人及家庭健康防护,以降低感染风险。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儿科诊疗能力,疏解三甲医院儿科就诊压力。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儿童呼吸道疾病就诊现状如何?基层医疗机构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承接儿科就诊压力?记者实地进行探访。

大医院进入“季节性常态高峰”

记者接连几日在北京儿童医院发热咳嗽及普通门诊诊区走访看到,尽管患者人数不少,儿科门诊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但诊疗工作整体平稳有序。家住北京昌平区的刘燕告诉记者,孩子最近咳嗽,来到医院做咽拭子检测,发现是支原体肺炎。

“我们挂的是发热咳嗽副主任医师200号,上午九点左右到医院等候半小时就看到了医生,验血做咽拭子和拍片速度都比较快,输液排队时间比较长,约为1小时左右。不过,输液时每个输液袋上印有一个座位号,患儿和家长按照号码对号入座。”刘燕说。

近期,有家长在平台晒出北京儿童医院挂号条,显示自己的排队序号已经接近1000,这是否意味着号源紧张、患儿“扎堆儿”?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介绍,北京儿童医院日门急诊量常年在8000到1万人次左右。目前,该院门急诊量约为日均1万人次,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目前医院门急诊量处于‘季节性常态高峰’,为了缓解患儿挂号难,医院在内科发热咳嗽门诊采取不限号措施,同时增加相关科室出诊医生的数量,总体上出诊节奏和就诊人数是匹配的,可以满足当前患者的需求并保证服务质量。”李豫川说。

“与此同时,为有效提升就医的便捷性,儿童医院还以肺炎门诊为支点,推动医联体内的上下转诊。孩子在儿童医院获得明确的诊疗方案后,可以转回有条件的基层医院输液、住院,继续完善治疗。”李豫川介绍,该医院推动医联体内各机构同步儿童常用药品目录、完善备药,下一步将“点对点”推进患儿下转。

基层医疗机构全方位接力

近年来,国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儿科诊疗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专职的儿科医生,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医疗机构,患儿在家门口也能看上专家号。

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带孙女来做推拿的刘红女士。她告诉记者,以前孩子生病,第一选择是大医院,近两年经常带孙女来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这里看感冒咳嗽等常见病几乎不用排队,还可以通过小儿推拿帮助孩子缓解症状,特别方便。

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佘瑞芳介绍,进入冬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近期中心儿科门诊量有所增加。为方便辖区患儿就诊,工作日早8点到晚8点,中心儿科两个诊室一直开放,周末增至3个诊室。为提升儿童患者就医体验,中心增加了候诊椅、雾化设备和自助叫号设备,挂号、缴费、打印检验结果可一站式自助服务。

“儿童日常就诊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甲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化验检查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满足。”佘瑞芳介绍,此外,3岁以上儿童输液服务配备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阿奇霉素等儿童输液药品。对于在上级医院输液过一次、无不良反应的下转患儿,中心可提供连续输液服务。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医联体合作机制,今年正式设立了儿科专家门诊,北京电力医院儿科专家团队每周三上午来社区定期坐诊。北京电力医院儿科主任夏艳斌介绍,通过定期下沉指导、带教,社区儿科的诊疗管理服务已经与医联体医院相近,病情较轻的患儿到社区诊治可以改善就诊体验,也会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的交叉感染。

“今年以来,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儿科方面的检验检查能力大幅度提升,药品配备逐步齐全,可以满足群众的就诊需求。如果出现症状加重,还可以通过114平台以及医联体上级医院转诊渠道,做到早期识别和及时转诊。”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燕丽说。(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