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痒痒!湿疹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怎么选?
发布时间:2025-01-02 17:15 浏览量:3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皮疹呈多形性,对称分布,明显瘙痒,慢性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3%~5%,儿童可达10%~20%,可见其患病非常常见。
药物治疗
湿疹患者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加强保湿,因为保湿可以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使得皮肤对外界炎症因子的刺激敏感性下降。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湿疹的药物治疗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医生会根据皮损分期予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一、急性期治疗
1 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
2 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
3 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
二、亚急性期治疗
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
三、慢性期治疗
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哈西奈德、卤米松乳膏;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
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即有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对湿疹有治疗作用,且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适合头面部及褶皱部位湿疹的治疗。细菌定植和感染往往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因此抗菌药物也是外用治疗的重要方面。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外用制剂,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
系统治疗是湿疹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
临床医师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湿疹皮损程度、感染情况等,为患者开具口服药物。常见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物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可能机理主要是抗组胺、止痒、抗炎及免疫调节,其适于经保湿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各类皮炎湿疹。
多数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程长,需长期用药,应首选第二代(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奥洛他定)、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物或非镇静性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
因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等)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影响睡眠质量、降低学习及认知能力,甚至过量致死,故对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者建议短期(1周左右)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不推荐长期使用。
2抗生素
对于伴有明显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
3糖皮质激素
如遵医嘱服用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应当慎用,以免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及病情反跳,一般不常规使用,但可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
4免疫抑制剂
可严格掌握适应证后谨慎使用。免疫抑制剂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明显缓解、需减用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时使用。
5生物制剂
用于治疗严重或反复顽固的湿疹的新型药物。如度普利尤单抗(达必妥)、阿布昔替尼(希必可,JAK1抑制剂)。
日常护理
注意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发病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及饮酒,避免过度清洁、清洗。当患处瘙痒难忍时,可通过拍打患处或涂抹止痒药物来止痒,切不可大力地抓挠患处。对于控制力较差的婴幼儿患者,应给其剪短指甲或在其睡觉时给其戴上手套,以防止患儿不自觉地搔抓患处而引起感染。本病无特殊的的预防方式,一般通过避免各种可疑致敏、致病因素,加强生活管理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