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思勤俭,培养儿童俭以养德

发布时间:2024-08-01 04:39  浏览量:16

回忆儿时的童年生活,就像翻阅一本泛黄的书,字里行间充满难忘的回忆,亦如品一壶陈年老酒,饮啜纯香,意味绵长。

70后的我,童年生活与现在的孩子可谓云泥之别。我和伙伴们玩的是泥巴、石头、纸片、树枝、碗片等。在困苦的日子里,我们没有漂亮的玩具、精美的图书;没有华丽的衣服、诱人的美食。但是,我们的童年里有家庭带给我们的纯朴节俭、善良勤劳的家风。因此,苦中作乐的童年磨砺出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了我们节俭乐观的美德。

犹记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妈妈常给我们吃黑豆叶。那难以嚼碎的枯叶,涩得要命,可我们全家都能默默地吃下去。再难吃全家也能同甘共苦。还忆起每年夏天,妈妈用旧小米熬粥,粥里经常会漂着煮熟的虫子。我们埋怨妈妈舍不得给我们吃新米。可爸爸却诙谐地说:“小米里难免有虫子,吃了也不怕,虫子还是肉哩!”渐渐地,我们更深知父母种粮食的不易,顺其自然懂得了节俭生活的道理。

穷困日子里的童年,尝到了欢喜,也品咂过苦涩。但我们终归在勤俭纯朴的家风中收获了勤奋、乐观、坚毅的品质,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照如今,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太幸福了,他们没有缺衣少食的经历,不知道没玩具的滋味、没有吃过有虫子的旧米饭、不知道吃黑豆菜叶的苦涩、没有用石头或铅笔头写字的经历……如今,孩子们的童年早已与我们的童年千差万别。买高级的玩具、穿名牌的童装、玩刺激的游乐场、打激情的游戏机、进大饭店、吃肯德基……这些孩子们在如此优渥的家庭中,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品尝到万千甜蜜滋味,享受到最精致的照顾。他们的童年生活丰富而满足。

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无法体会穷的感受、苦的滋味,也就不懂得如何珍惜眼下甜蜜的生活。你看,餐桌上的剩饭全倒掉;玩具稍微坏一点就立刻买新的;文具不称心了扔掉买好的,衣服旧了便成垃圾……这些行为,70后的我看在眼里,忧在心上,总觉得有些浪费,有点可惜,应该节省。扪心而问,我们提倡的光盘行动、节约水电纸张、废旧物改造的风尚都去哪里了?朴素低调的生活作风只是装样子吗?难道说现在没有必要在孩子童年时进行“崇尚节约 弘扬勤俭”的教育了吗?不,一定有必要。

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事就是以身作则,在家庭中让孩子耳濡目染勤俭简朴的生活方式,帮助孩子们在童年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更应该带着孩子们学一学简朴一生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了解朴素到极致,穿布鞋的"国宝级科学家"李小文的故事;还要读一读毛泽东、周恩来勤俭轶事;看一看重耕读、尚勤俭的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他们才是孩子们要学习的楷模和崇拜的偶像,才是孩子们童年成长中的高级营养品。

俭以养德,这是古训。我们不反对为孩子们创造优越幸福的生活条件,让孩子们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但节俭教育绝对不能缺失,于个人、家庭、社会而言,它都是德育之根本,终身幸福之源泉。童年里,美好生活不能少,更不能少了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德育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