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出现“小动作” 当心患上这种病
发布时间:2025-01-06 19:31 浏览量:3
家住长沙市雨花区7岁的源源(化名)最近3月反复咳嗽,在多家医院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给予对症治疗也未见好转。直到近日,源源的爸爸带着孩子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时,细心的医生发现源源除了咳嗽,同时伴有眨眼、点头、扮鬼脸等小动作,高度考虑“抽动症”。
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副主任医师曾津仔细询问家长后得知,孩子近3月来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咳嗽,表现为干咳,严重时吃饭、写作业都一直咳嗽,作业难以完成,课堂上还会影响老师和同学。但如果是在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时,孩子咳嗽症状会有所好转,入睡后咳嗽完全消失。
这三个月家长带着孩子看了好几家医院,吃了各种止咳药仍不见好转。同时孩子还经常眨眼、耸肩、作出各种怪表情。曾津医生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觉得源源的症状非常符合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抽动障碍,给源源完善了各项相关检查,发现源源的抽动耶鲁量表评分为49分,属于中度抽动障碍,予以药物治疗10天后源源的抽动症状明显减少。
什么是“抽动症”?
曾津介绍,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抽动障碍的发病率为2.5%,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还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等其他疾病同时共存。
抽动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运动抽动表现为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抽动表现为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比如咳嗽、清嗓,咽喉发出怪叫声等。抽动的形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不断有新的抽动形式出现。抽动的频度和强度在病程中呈现明显波动性,新的抽动症状可以取代旧的抽动症状,或叠加在旧的抽动症状上。
哪些孩子容易患抽动症?
目前抽动症的具体病因仍不清楚。但研究发现抽动障碍具有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易感性。一是家中父母、兄弟姐妹有抽动的孩子更容易得抽动症。二是母亲孕期有直接或间接吸烟、饮酒、感染史,新生儿出生时有窒息、低出生体重等;或是饮食中长期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或咖啡因等;家庭中父母关系不良、父母情绪不稳定及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是孩子出现抽动症的高危因素。
抽动症如何诊断及治疗?
抽动症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主要是医生通过采集病史,同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的抽动后进行诊断。
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晚期,甚至持续到成年期,并可能导致长期不良结局,需进行长期治疗管理和监测。治疗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抽动症状,同时还可以结合心理行为干预,包括心理疏导、习惯逆转训练、暴露与反应预防等。曾津强调,治疗抽动障碍只是医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合作。通过医院和学校密切合作的“医家教结合”干预模式,获得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帮助患儿特别是在学习、社会适应和自尊方面存在问题的患儿,提供正向的教育支持,帮助患儿提高生活质量。(通讯员 彭慧云 朱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