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九批义务教育学校“双减”校内提质减负增效典型案例(四)
发布时间:2025-01-08 17:51 浏览量:2
2024年以来,云南省各地各校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工作落细落实,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双减”成效巩固提升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典型案例。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效应,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出32个典型案例,印发通知予以推广。本期推出“双减”成效巩固提升第四期3个典型案例。
01
宣威市西宁街道靖外明德小学大力开展阳光体育。
一是抓好“三堂课”:体育课、社团活动课、课间活动。幼儿园至六年级,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开展好乡村少年宫活动课,每天下午4:30至5:30开展好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围棋、象棋等活动。二是抓好“三练”:晨练、课间练、晚练。早上7:20至8:00全体师生跑步2公里,并开展篮球、足球、仰卧起坐等体育活动;每天10:50至11:20开展大课间活动,全部学生分年级每两天一轮换,进行篮球、足球、旱地冰球、田径、民间体育等运动;每晚6:10至6:50组织篮球、足球、旱地冰球训练和比赛。三是抓好“三节”:“篮球节”“足球节”“旱地冰球节”。每年11月是“篮球节”、4月是“足球节”、6月是“旱地冰球节”,要求全体师生参加活动。四是抓好“三假”:周末假、寒假、暑假体育活动。每个周末都安排学生体育运动时间,每个寒假都组织篮球、足球冬令营,每个暑假都组织篮球、足球夏令营。五是抓好“三个群体”:教师、家长、社会协同育人。足球节、篮球节等比赛期间邀请家长参与足球嘉年华和篮球嘉年华等亲子体育活动;寒暑假组织篮球队、足球队到宣威城区、曲靖市区、昆明市等专业俱乐部开展友谊赛等交流活动。六是抓好“三评”:体质测试、心理测评、文化测试三合一评价。每年11月组织全体教师按国家健康体质检测标准对学生进行跳绳、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测试,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8.6%以上,优良率超过70%。每年对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每个学期语文、数学、体育教师及家长对孩子体育和文化学习等进行综合评价,纳入成长记录表。
02
呈贡区师大附属七彩云南小学开展“乐学教育”。
一是探索“乐学教育”管理体系。抓住“核心素养”的六大综合表现,逐渐形成了“1122乐学教育”管理体系,即:一个主体——研究主题为“乐学教育”;一条主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乐学高效课堂;两打造——打造“七彩乐教团队”、打造“七彩乐学团队”;两创建——创建“七彩乐学校园”、创建“七彩乐学家庭”。二是探索“乐学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制定评价标准,形成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乐学课堂”。每学年开展各科教研课、课改教研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竞赛课和汇报展示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让教师不断钻研教法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基本形成了“课堂五步乐学环”,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复旧引新,整体把握—自主合作,乐学深思—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探究创新,总结激励。建立多项考核办法,打造“乐教乐学团队”,切实从教师的教育理想、专业化成长、德育工作等方面加以提升,由单纯的结果评价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三是探索“乐学教育”学生活动研究策略。以“乐学教育”为研究主题,以播撒传统文化、运动健身(身心健康)、劳动创造、科技创新“四颗种子”为培养孩子的主线,蓬勃开展“乐学”教育。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自编校本阅读、习字课程以及武术、现代舞、街舞、体育游戏等一系列的体育特色课程,开展“七彩童心迎新乐”“七彩童心健身乐”等活动,校内外均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以家校联合的方式练习科技劳动技能。
03
玉溪市新平县第二中学建设个性化班级破解厌学难题。
新平县第二中学是一所集农村、城区寄宿制、半寄宿制为一体的初级中学,随迁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40%。学校树立“留住学生在校园,教育才有机会”“对于学校每一个学生只是千百分之一,但对于家庭却是百分之百”的理念,启动试行个性化班级建设,重抓义务教育阶段养心、养性、养成,为孩子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一是组建个性化班级,发挥控辍保学功能。根据不稳定学生情况,在七年级、八年级压缩1个常规班,各建设1个个性化班级。经学生、父母或监护人同意,在原有班籍不变的条件下调整进入个性化班级,学生每次测试的成绩纳入原班级核算。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建立“一生一档”“一生一方案”,精准制订实施相应的管理计划。二是建强个性化班级教师队伍,彰显教育情怀。校长直接担任2个个性化班级的班主任,并组织动员一批兴趣爱好广泛、音体美劳等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组成2个班级教师团队,把心理引导寓教于乐,创造更多教育改变学生的机会。三是个性化设置课程,构建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学业水平摸底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和难度,每堂课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在学习中不断有获得感和价值感。课程中还设置奖励性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音体美劳等方面的课程或活动。四是家访校访常态化,家校联动见实效。个性化班级组建后,教师团队主动承担解决学生厌学难题的责任,进行实地家访或信息家访,通过沟通找出并落实共同教育好学生的联动措施。五是开足开齐课程,从源头治理学生厌学问题。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在文化课程和音体美劳等课程的交叉进行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并疏解负面情绪。利用课后服务开展各类活动,每周安排覆盖所有学生的集体赛事和2次以上艺体类兴趣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