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儿童医院专家提醒:大便不通畅,中医治法帮大忙

发布时间:2024-08-02 01:20  浏览量:14

大便不通畅,中医治法帮大忙

中医范畴的便秘是以大便秘结不通为主症的疾病,临床上以排便间隔延长,大便干结难解,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为主要特征。便秘可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也可见于多种疾病病变过程中。西医学中因肠动力减弱、肠道刺激不足导致的便秘,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肛裂、痔疮等导致的便秘,以及药物作用引起的便秘,热病伤阴后的便秘等,都可配合使用中医疗法。

在中医发展的历程中,早在《内经》中即有“后不利”、“大便难”的记载。汉代张仲景称便秘为“脾约”、“阳结”、“阴结”,并在《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提出了系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用方。经后世的发展及实践,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并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案。

病因:

因现代生活方式变迁、生活水平的提升,儿童便秘常见原因主要为饮食因素。如进食量偏多或者偏嗜肉食,导致脾胃传导功能受损;恣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炸烤炙食物,导滞胃肠积热耗伤阴液;进食蔬菜过少、食量不足、饮水不足等,引起肠道津液不足;以上因素致使大肠津液亏少,大便干燥滞留大肠而形成便秘。

另有部分患儿或患病日久,或过用药物、或存在器质性损伤等,致使中气损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

辩证分型:

儿童常见的便秘可以分为积食、实热、阴虚、气虚便秘四种。

积食便秘主要表现为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经常打嗝或时常呕吐、舌苔厚腻等。

实热便秘是因为胃肠积热引起,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尿黄、面色红、口干口臭、烦躁哭闹、舌苔黄厚。

阴虚便秘主要是因为各种疾病损伤津液、主要表现是大便干燥、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烦躁易哭闹、舌红少苔或地图舌。

气虚便秘常因病邪长期损伤脾胃,胃肠推动能力不足,主要表现是大便干或不干,虽有便意但解便时气力不足、难于便出;孩子面色萎黄,时常乏力,易出汗,舌质淡或有齿痕。

便秘另有气滞型、血虚型、阳虚型,与上述证型比较,儿童患者相对较少。

治疗:

1、口服药以辩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可选用中成药或代煎汤药。我院汤药可代煎甜化,保证效果的同时,方便孩子服用。

2、除口服汤药外,中医科还开展了多种外治法,可配合使用。

(1)中药贴治疗。我科现有的便秘贴,可根据不同证型,选取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进行敷贴。我科中药贴针对儿童皮肤特点进行组方,极少出现皮肤损伤,适合各年龄段儿童使用。

(2)推拿治疗。根据不同证型可选取大肠穴、脾胃穴等,患儿接受度好,特别适合小年龄患儿使用。

(3)药浴。对于服药困难的儿童,可选用草药煮水泡脚或泡澡。

(4)耳穴疗法。采用耳穴压豆刺激耳廓上的脏腑反应区,以调整脏腑功能,需辨证取穴,儿童接受度好。

日常调理:

如长期便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情绪烦躁、睡眠障碍等,进而对孩子生长发育、日常生活等产生明显负面影响。从中医角度来讲,孩子大便通畅是良好脾胃功能的表现,脾胃运化正常则气血充盛、百病不生;减少便秘,可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可促进疾病的恢复。

怎样才能尽量避免便秘的发生呢?建议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避免进食过量,避免明显的饮食偏嗜,如过食荤食、煎炸、寒凉生冷、辛辣食物等;宜多食蔬菜粗粮,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保持精神舒畅,避免久坐少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郭忠寅

副主任中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学习。可诊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厌食、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发育指标延迟、湿疹、睡眠障碍等。尤其擅长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反复蛋白尿血尿、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频遗尿、泌尿系统结石、血小板减少症等病症及偏颇体质调治。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