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力争到2030年形成百亿级儿童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25-03-27 10:54  浏览量: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的通知》,滨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机制创新,激活友好城市“新引擎”

新黄河记者获悉,滨州将儿童友好理念与品质滨州发展深度融合,完善“源头推进+组织保障+智库赋能”工作机制,在全国首创“编制赋能”改革,在发改系统设立全国首个儿童产业科,在儿童友好机制创新的赛道上,共同校准前行方向,唱响协作共进的和谐乐章。以校社联动为支点,常态化开展“童”商共议,儿童观察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为儿童在城市建设、社会生活、校园学习等各个领域真听、真看、真发言,搭建起了“畅所欲言”的平台,让儿童真正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人翁”,构建起儿童意见建议征集、交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和“督办一件”带动“办好一片”的工作格局。

产业升级,奏响儿童好品“最强音”

滨州市以“儿童+”为中心,围绕“衣、食、住、行、用、服、学、娱、医”等领域的儿童友好产业项目,拉动儿童友好产业“产城融合”“产学研融合”。利用科技馆、博物馆、滨州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和渤海革命老区、孙子故里等文旅资源,成功开发了一系列“研学游”项目,吸引了超9万个亲子家庭参与,打造多业态儿童友好产业,塑造滨州儿童服务业品牌,儿童友好的城市图景日益清晰。打造“品质滨州·儿童好品”全国首个儿童友好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制定儿童友好品牌评价标准体系,分批次认定儿童友好品牌,培育儿童友好企业101家,推动市内重点企业成立儿童事业部。魏桥嘉嘉家纺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丰香园儿童辅食芝麻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构建起年产值超30亿元的“3+N”儿童产业集群。

服务优化,点亮儿童生活“小美好”

据介绍,2022年以来,滨州陆续完成了新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海洋馆、大剧院及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投资3.6亿元的儿童乐园、投资4.5亿元的滨州儿童医院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儿童发展中心、研学中心、友好中心及配套设施开放。首创“儿童友好·城市四季”活动品牌,围绕“观察季”“艺术季”“研学季”“暖心季”四季篇章,策划亲子运动会、研学游、公益讲座等活动100余场。建立多元化假期托管服务体系,依托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建立300余个公益托管班,惠及8000余个家庭。推动“无押金城市”建设在儿童医疗领域延伸,全市104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儿童信用就医模式,每年能为全市家庭减轻儿童医疗资金负担超千万元。

政策集成,编织儿童成长“保护网”

构建“1+6+N”政策体系,滨州出台《滨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配套六大空间建设指南,聚焦儿童安全、教育、健康、福利、环境、参与等关键领域,制定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文件,如《滨州市中小学生集中就餐饮食健康管理条例》《滨州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空间改造,解锁友好城市“新颜值”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学校、医院、图书馆、街区、公园等6类空间作为试点,滨州探索儿童友好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样板,累计建成儿童友好空间390个。新建儿童友好过街天桥,120处城市、乡村书房和102个儿童友好社区、36个“亲子阅读体验基地”等满足广大市民需求。定制儿童友好主题宝宝巴士,开通儿童乐园专线,推广彩虹斑马线,打造一体化的儿童友好出行空间。

据悉,滨州市发展改革委、市妇联将持续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四季”活动品牌,加速推进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年内实现儿童友好空间突破500个。通过加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顶层设计,重点实施儿童友好产业品牌打造专项行动,力争到2030年形成百亿级儿童产业集群,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持续输出“滨州方案”。

滨州正以“黄河底蕴”滋养“少年梦想”,让儿童友好从城市建设的“新亮点”进阶为城市品质的“硬指标”。下一步,滨州将持续构建“有力度的政策举措、有特色的成长空间、有情怀的童年记忆”,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滨州力量。

记者:刘海奎 通讯员:谢忱 魏倩 赵云杰 编辑:刘丹 校对:杨荷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