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为儿童书写

发布时间:2025-03-30 10:33  浏览量:7

从《西藏生死线》、《雅丹魔鬼城》、《可可西里神秘追踪》,到近期出版的《少年探险家之大漠里的科考团》,再到上线不到半月便俘获近50万读者的有声小说《野人寨》,作者彭绪洛写了100余部畅销儿童文学作品,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书脊上的“地名”也串连出了他深入无人区和生命禁区的足迹。

彭绪洛才华横溢,15岁时文学作品就在很多报刊、杂志刊登;21岁时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是最年轻的那个。由于对文学的酷爱,为了把儿童小说写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他开始了探险。

2008年6月的一天,彭绪洛组织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徒步团队友。他们四次徒步敦煌以西的戈壁沙漠“雅丹魔鬼城”,总共行走了三百多公里。在那里,他们度过了数个夜晚。每当夜幕降临,总会响起鬼哭狼嚎的风声,极其恐怖。沙漠松软,帐篷难以固定,一天晚上,队里住在同一帐篷的两名队友结伴去上厕所,短短几分钟,回来帐篷已不见踪迹,在狂风大作中,他们惊慌失措又哭笑不得。后来,他们吸取教训——任何时候必须留一个人压帐篷。

彭绪洛跋山涉水——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驾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三次徒步神农架原始森林无人区,成功穿越可可西里,环绕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一圈……

2011年,彭绪洛提出了大胆的想法——挑战中国最大的无人区罗布泊。在罗布泊西岸有个神秘的西域古国楼兰,虽然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和探险家余纯顺,都不幸殒命于此,但他依然热血沸腾。队友们被他的状态感染,也一路勇往直前。

一天,彭绪洛好不容易发现,古城内盖房用的木梁、檩条、椽子保存完好,想尽可能多地记录与拍照,但当他准备拍照时,却接到向导通知——天黑之前必须出城。“我们下午4点才进城,若6点返回,工作时间根本不够用。”彭绪洛大声嚷道。司机置若罔闻,不断催促,彭绪洛只好匆忙拍了几张照片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但他们一车四人还是落单了。楼兰古城到达罗布泊湖心,虽然仅有20公里,却是最危险的地段,古城附近全部是高低不平的壕沟土堆。当晚的风沙遮住了耀眼银河,甚至零散星光,吹没了前面车队的车辙。前面的车已开出10分钟,在后面几乎看不到任何影子,他们彻底迷失了方向。罗布泊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磁场过于强大,他们的指南针分别指向了不同的方向,也看不到北斗星,对讲机也没信号,而唯一一台卫星电话又在领队车上。他们百感交集,但又不甘示弱,开始头脑风暴,继续前行,驱车两个多小时,可直到晚上9点仍未走出。

最可怕的是“浮灰”,这是最为恐怖的地貌,这种灰尘能有一米甚至更深,看似平地,但当踏上去,整个腿都会陷入灰里。如果翻车,或遇到流沙,或走反方向,都必死无疑。在生死边缘他们磨练了毅力,拿回了勇气和智慧,更加沉着稳定,没有贸然前行而是开始寻找出路。迎面吹来不大的风,让彭绪洛马上有了想法:“也许地势低的地方车辙不会这么快消失。”随后,他在车前小心翼翼地步行探路,一发现有车辙就立刻用强光手电筒发信号给司机,就这样,总算到了罗布泊湖心。凌晨1点,脱险的四人坐在车灯前的地面上庆幸自己还活着,这时他们才发现衣服已全部湿透,而气温接近零摄氏度。彭绪洛感慨道:“毕竟有的地方,人一生中有可能只会去一次,这是‘人间值得’的风景!”

彭绪洛把探险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小技巧融入到了小说情节中,例如:遇到危险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应该如何处理,野外遇到狼群怎么办,等等。还把它单独提炼出来做成探险知识小课堂,附在每个章节的结尾。

面对记者采访时,彭绪洛满腹激情地说道:“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必须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而学习对大自然的这些探险精神,有利于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变得更加有力量。”

陈子冰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