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手表积分成小学生社交“硬通货”,儿童手表越来越像手机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08-22 04:08 浏览量:14
央视网消息(记者/杜安琪 编辑/阚纯裕):用手表积分兑换虚拟卡片、交换学习用品和零食、互发红包……悄然间,智能电话手表的积分已成为小学生中流行的社交货币,是孩子们交友聊天、沟通感情的一种“硬通货”。
深圳家长唐女士曾被儿子的手表积分交易“震惊”到。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自己电话手表的好友圈发消息,以15积分的价格“出售”涂改带替换芯,配文称“解压神器,先到先得”。“修正带是用完的空壳子,大人觉得是垃圾,小孩子觉得是宝贝。”唐女士表示,一共7个用过的涂改带,孩子的总“收入”会有105积分。
唐女士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儿子经常用自己的闲置物品与同学交换积分。二年级时,他就用手表积分与同学交换过橡皮。而这是他第一次发“广告”做线上交易。消息刚发出去没几天,就有同学在手表上给他转了积分。孩子还表示,如果没人买,会把广告截图继续转发到各聊天群中,进一步开展“精准营销”。
对儿子的积分“生意”,唐女士表示了支持。她认为这是小孩子之间独特的社交模式,也能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她还跟孩子认真讨论了定价是否合理等问题,建议他加入“一次性买两个以上可以打8折”的营销策略。不过,为了防止影响孩子的学习,唐女士禁止他在学校使用手表,积分交易只能在周末和假期进行。
上海家长苏女士禁用了自家小孩电话手表的积分功能,她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积分红包类似于大人过节之间抢红包,小朋友之间会发来发去的,很容易上瘾。孩子自控力差的,就可能会养成不良习惯。”
江苏的袁先生已经没收了儿子的电话手表。他介绍,刚买来手表的那段时间,儿子总说要做任务、攒积分,天天抱着手表不放,“和电子设备一样,确实容易沉迷,没有好处。”袁先生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手表只是辅助学习的工具,让孩子过度沉迷就会适得其反,“早起早读,培养孩子独自自主学习能力才是王道”。
据了解,此类儿童电话手表的积分可通过加好友、刷步数、签到等方式获得。积分可以在系统商城中兑换礼品、购买权益卡,也可通过发红包转赠给其它用户。而家长无法直接看到孩子之间的积分交易情况,这也导致电话手表存在一些管理盲区。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学生不仅会用手表积分购买文具、零食等,甚至还存在用积分找同学代写作业、买卖作业答案等现象。不仅影响孩子学习,还可能破坏校园学习风气。
“电话手表中积分交易和兑换机制,主要是为了增加手表的社交功能,以此来吸引学生购买和消费。”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但是,如果出现用手表积分请同学代写作业、交换作业答案等一些不良行为,实际上就已经背离了智能手表保护学生安全、便于与家长通讯的初衷,也可能导致诸多问题。”
如何对学生手表积分交易进行有效管理?熊丙奇认为,如果学生电话手表的功能已经手机化,未来就需要对它进行更加严格的治理。目前电话手表等设备越来越智能化,除了定位、接打电话之外,学生可以直接用手表聊天、发朋友圈、玩游戏等,甚至用积分进行交易和支付,已经基本具备了手机的功能。
“为避免手机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现在很多的学校已经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学校原则上也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熊丙奇表示,如果电话手表进一步社交化、智能化,就应该将手表按照智能手机来加以监管,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代写作业、交换答案等不良行为的出现,也提醒电话手表的生产商,必须坚持自身的产品定位,“不能为诱导学生消费不断增加社交、积分和交易功能,刺激学生不断升级手表,影响了手表最基本的教育和通讯功能。”熊丙奇称。
另外,熊丙奇建议,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智能手表的监护,尤其是对支付、消费和类似行为的监控。一旦发现孩子使用手表时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就应该及时制止,加强思想教育,不要让无序的积分交易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