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知道太晚,孤独症儿童刻板的说话方式不是天生的
发布时间:2025-04-06 01:36 浏览量:5
孤独症儿童刻板的说话方式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方式下养成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完全可以避免。全社会需要提高对孤独症的认知,才能做到未雨绸缪,才能降低因认知不足对孤独症儿童造成的二次伤害!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是刻板行为和社交障碍,但实际上影响该类儿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刻板的认知方式,也就是说社交障碍也是由刻板的认知方式造成的。在教育孤独症儿童时,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刻板的陷阱,最可怕的是家长们却浑然不知、错上加错。
一、仿说的实质
以发生在孤独症儿童身上的过度仿说现象为例,用教育普通儿童的方式教育孤独症儿童,往往使孤独症儿童养成过度仿说的习惯,把教育做的明明白白就要提高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仿说的定义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形式上的相似性和点对点的对应关系,引发儿童仿说行为的刺激是一个语言刺激,这个语言刺激通常是一个声音。孤独症儿童通过听觉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做出了仿说反应,也就是重复了这个声音,仿说的结果同样是一个声音,因此说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儿童重复了这个声音,因此说具有点对点的对应关系。比如家长说了“苹果”,儿童说了“苹果,”儿童说“苹果”的行为就是仿说行为。
二、为什么只有孤独症儿童才会出现过度仿说现象呢?
由于孤独症与生俱来的刻板,又因为家长意识不到只强化了孤独症的仿说行为,所以孤独症儿童很长一段时间会机械重复你所有的话,只要是儿童听到的都会重复。比如,你对儿童说“叫爸爸”,你的本意是让儿童喊你爸爸,但是孤独症儿童在仿说功能的作用下也会说“叫爸爸”,儿童出现了过度仿说。
不明白仿说原理的你,就会以为孤独症儿童不理解语言。“理解”这个词太笼统,如果你的教育目标还停留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理解能力上,说明你在学习探索孤独症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理解”这个词,不能描述孤独症儿童的状态
有个现象可以证明儿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解与不理解的问题。孤独症儿童小军具有仿说能力和听者反应能力,他可以听从指令指认物品,比如说可以准确指认鞋子、水杯、遥控器,也可以非常清楚的仿说出“鞋子”、“水杯”、“遥控器”,我们认为儿童理解了这三样物品的概念,毕竟小军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都知道。
但是小军做不到在别人没有说“鞋子”的时候自己说,他必须得听到一个声音后才会启动语言。以至于,当你问“这是什么”的声音出现后,他重复“这是什么”。小军的这个现象再次证明了,孤独症的语言与他接收的信息有关系。然后就是让人们陷入思考,孤独症儿童明明理解为什么自己不说?
四、进行刺激转换
让儿童自己说鞋子、水杯、遥控器非常容易,因为除了仿说以外,还有其他的功能语音,只要把引发语言的刺激,从语言刺激转到非语言刺激,强化非语言刺激与语言的对应关系,孤独症儿童就学了来用语言去对应看到的物品,这个能力叫作命名能力,这个过程就是仿说转命名的操作。
如果你想了解语言操作的具体方法以及更多的语言功能,可以看一看《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这本书可以打破你对语言的传统认知,从而更了解孤独症是怎么回事?
如果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者,一直意识不到刺激和语言的关系,一直用你说一句儿童说一句的方式教育,无论你费多大劲儿,儿童只是掌握了单一的仿说功能,表现出说话重复刻板、不动脑筋、不会使用语言、影响社交障碍,造成恶性循。
过度仿说不是天生的,是后天过度强化导致的,应用行为分析中说“环境影响着行为”,特别是对孤独症儿童来说,环境直接影响了孤独症恢复程度。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是大家广义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而是教育环境,请让孤独症儿童在他们能接受的教育环境里快乐成长吧!
- 上一篇:不安全!赶紧自查!涉及儿童用品
- 下一篇:理论上孤独症可以从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