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里的“碎渣渣”:羽丝真的只能当废料吗?

发布时间:2025-04-11 09:29  浏览量:8

拆开一件廉价羽绒服,内胆里飘出的细碎绒毛常被称作“羽丝”,这些长度不足1厘米的短绒纤维,确实是羽绒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

在羽绒分拣流水线上,经过12道筛选工序后,完整的绒朵被用于高端产品,断裂的羽丝则因无法形成密闭空气层,保暖性能仅相当于完整绒朵的30%。



羽绒品质的核心指标是绒子含量,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填充物绒子含量不得低于50%。羽丝虽属于羽绒成分,但因其无法计入绒子含量,常被商家与粉碎毛片混合使用。这类混合填充物的蓬松度通常低于400(FP),而优质鹅绒蓬松度可达800以上。更严重的是,羽丝纤维容易穿透面料形成钻绒,一件含30%羽丝的羽绒服,使用三个月后的钻绒量可能是纯绒朵产品的5倍。



不过,羽丝并非毫无价值。在枕头、睡袋等对蓬松度要求不高的产品中,经过灭菌处理的羽丝能提供柔软触感,且成本仅为鸭绒的1/5。日本家居品牌近年推出的羽丝靠垫,就利用其轻盈特性实现差异化设计。消费者选购时需注意:按压羽绒制品后回弹速度越慢,羽丝含量越高;用力拍打时溢出纤维越多,说明防钻绒工艺越差。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