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焦虑概率近男孩2倍!美30年资深儿童心理咨询师直言:很多父母好心办了坏事
发布时间:2024-08-27 00:07 浏览量:14
本文授权转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焦虑,几乎成了这代孩子的“流行病”,也是父母的心病。特别是女孩,已经有研究表明,她们更容易受焦虑影响。孩子们到底在为什么焦虑?在儿童心理健康咨询领域从业长达30年的专家赛西·高夫,有个惊人发现:越出于好心、对孩子充满爱意和关怀的父母,反而越容易出错。那在打破焦虑这条路上,父母究竟能做什么?又要避开哪些坑,防止好心办坏事呢?前两天,刷到一个词叫“恐夏症”。
夏天悄然而至,女孩儿的身材焦虑也达到了顶峰,不然不敢穿裙子出门。
“作为女孩,我真的无法停止焦虑。” 在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高中生劳拉坦白道。
其实,女孩儿的烦恼,从来就没减少过:
要积极上进,上学时协调好每一天的日程,放学后兴趣班课程满满;
困在社交网络上的美丽自拍里,因为达不到“白幼瘦”的标准拼命减肥;
既要美美的,还有毫不费力就成绩优秀的松弛感……
这些并不是个例,焦虑已经成为了Z世代孩子们的“流行病”,而相较于男孩,女孩们的焦虑感可能更加隐秘,也更普遍。
202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以前,女孩罹患焦虑症的概率接近男孩的2倍。
总体而言,
女性患焦虑症的可能性接近男性的两倍
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赛西·高夫(Sissy Goff),从女孩的视角出发,在新书《养出不焦虑的女孩》中向大家展现了当今孩子的焦虑困境,而书中所呈现的情况实际上也提醒了我们,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养出不焦虑的女孩》
作者塞西·高夫(Sissy Goff)
那么为什么女孩的焦虑更加隐秘?对于女孩来说,她们面对的焦虑困境具体有哪些?作为家长,又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摆脱焦虑?
作为拥有30年临床经验的资深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师,在研究过众多现实案例后,高夫还有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发现:一些出于好心、对孩子充满爱意和关怀的父母,反而容易陷入常见的错误养育陷阱中。
在这样痛苦的挣扎里,父母和女孩同时面对巨大挑战。如何更好地去认识焦虑的源头、了解彼此,是他们在战胜焦虑之路上的重要课题。
追溯焦虑的源头
很多时候,孩子的焦虑是有苗头的,这些苗头来自于生活中催生惊恐、失败的经历,甚至可能自童年就伴随着他们。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坐飞机时脑海中突然出现飞机坠毁的画面、站在高楼上有一种向下跳的冲动...... 它们通常一闪而过,一个人平均每天会产生几十次甚至几百次这样的想法,这些被称为“侵入性思维”(intrusive thought)。
作为成年人,多数家长可能会想,“侵入性思维”很普遍,而且无伤大雅;如果因为这些想法而焦虑,可以说是“杞人忧天”。
但孩子不一样,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女孩,她们心理更加敏感,极为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2017年,爱丁堡大学博士后心理学家斯图尔特·里奇(Stuart Ritchie)领导的一项脑科学研究表明:
女性和男性的大脑皮层厚度以及脑容量存在不同,而女性较厚的皮质层一般与各种认知方式有关,女性的认知方式更为复杂。所以女性表现得比男性更加喜欢“反复地回味和自省”,是有一定生理学依据的。
女性与男性的大脑皮层厚度和容量存在不同
因此,在女孩的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侵入性思维,往往会给她们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表演谢幕后,耳边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我是不是做得还不够好?我的动作哪里出错了?”妈妈没接电话,“她是不是为了接我电话分心,然后出车祸了?”
跟朋友聊天时,忽然回想起她昨天没有和自己打招呼,“我哪里惹怒她了?她其实是不是讨厌我?”
因为害怕说出来会引来别人异样的目光,这又会让女孩进入一个循环怪圈——她们回想那些怪异的念头,不停关注痛苦本身;侵入性想法愈加频繁,最终女孩陷入惊恐中。
除了“侵入式思维”带来的惊恐,成长的不同阶段,女孩们还要面对一些令她们惊恐的典型事件:
初中的孩子热衷于关注同伴的世界,所以她们害怕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或者在同伴面前出丑;高中孩子害怕未来,包括上大学、参加考试以及职业规划。
高夫表示,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惊恐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随着女孩们对自我信任度的提高,以及生活经历的增加,她们完全能走出惊恐。
但如果女孩判断一些坏事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时,她们会将惊恐放大,继而过度反应。可以这样说,暂时的惊恐并无威胁,但被放大的、长时间的惊恐则会演变为忧虑,持续侵蚀女孩的内心,甚至表现为不良的生理情况:
我感觉恶心,想吐。
我没法去上学了。学校里没人喜欢我。
我得一遍遍地检查,直到确定无疑。千万不能把事儿搞砸。
因此,高夫把这些情况形象地称为“忧虑怪兽”:长久的不安和惊恐在女孩心里绕啊绕,令她们无法抵抗,最终忧虑变得像一只巨大的怪兽,破坏力惊人。
焦虑可以说是“忧虑怪兽”的PLUS版。高夫认为,焦虑实际上是一种持续忧虑、持续高压的精神状态。
在压力之下,女孩希望自己能确定一切、掌控一切,确保事情万无一失,并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她们的视角也会随之改变,夸大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女孩们会歪曲事实,消极地看待自己,以至于她们的思维变得非常跳跃、夸张、非黑即白。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