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指南】飞沫传播猴痘Ⅰb变异株,儿童易感染,致死率高!
发布时间:2024-08-27 17:08 浏览量:13
近日,亚洲地区传来一则令人关注的新闻:泰国报告了首例猴痘Ⅰb变异株病例。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关注。猴痘病毒,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病原体,其传播方式的变化再次提醒我们,面对全球性疾病,需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防控。本文将深入探讨猴痘病毒的由来、发展情况、分支种类、传播途径,特别是猴痘Ⅰb变异株的特殊性、易感人群、症状表现、病毒存活时间以及大众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猴痘病毒的由来与发展
病毒的发现与命名
猴痘病毒(英文名:Mpox virus,简称MPXV)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约197kb。该病毒最早于1958年在非洲的绿猴中发现,故得名“猴痘”。然而,人类感染猴痘的首例确诊病例直到1970年才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出现,当时从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猴痘病毒。
病毒的进化与分支
猴痘病毒根据其进化特点,主要分为两个分支:西非分支(II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I分支)。其中,西非分支进一步细分为IIa和IIb亚分支。近年来,特别是2022年以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的猴痘疫情主要由IIb分支引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泰国报告的猴痘Ⅰb变异株,虽名称中带有“I”,但实际上是西非分支下的一个变异体,其传播特性和致病性引发了新的关注。
猴痘病毒的分支种类与传播途径
分支种类
猴痘病毒的两大分支——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在地理分布、致病性和传播能力上存在差异。西非分支的病死率相对较低,约为3%,而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达10%。此外,随着病毒的变异,新的分支和亚分支不断出现,如近期引起关注的Ⅰb变异株,其传播方式可能更为多样,传播效率也可能提高。
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人直接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如非洲松鼠、树松鼠等)的皮损、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均可感染。同样,人与猴痘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如触碰患者的皮疹、结痂、体液或口腔分泌物等,也可导致感染。
呼吸道飞沫传播:与猴痘患者近距离接触时,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病毒。这种传播方式在密闭或拥挤的环境中更为常见。特别是猴痘Ⅰb变异株,其通过飞沫传播的能力可能增强,使得人际间的传播更为容易。
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毛巾、餐具等,也可能导致感染。特别是当身体存在外伤时,病毒可能通过外伤进入人体。
性接触传播:猴痘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特别是在密切的身体接触中。这也是近年来猴痘疫情在某些地区男性同性恋和双性恋群体中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母婴传播: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猴痘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消化道传播:虽然较为罕见,但食用被猴痘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可能引起感染。
猴痘Ⅰb变异株的特殊性
传播能力增强
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不同,猴痘Ⅰb变异株显示出更强的传播能力,特别是通过飞沫传播。这意味着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的传播,增加了疫情暴发的风险。
可能的致病性变化
目前,关于猴痘Ⅰb变异株的致病性变化尚无定论。但从过往经验来看,病毒的变异往往伴随着致病性的变化。因此,需要密切关注该变异株的临床表现、病程及严重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猴痘Ⅰb变异株的易感人群与症状表现
易感人群
猴痘病毒的易感人群广泛,但某些群体可能更容易受到感染。根据历史数据和近期疫情分析,以下人群可能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
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如男男性行为人群。
接触猴痘患者的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等。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猴痘疫情中,儿童和孕妇的病例数显著增加,特别是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0
%以上,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群体在预防和控制猴痘疫情中的重要性。
症状表现
猴痘病毒感染后的症状表现多样,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为5至21天,但通常为7至14天。在潜伏期内,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已经具有传染性。
前驱期:潜伏期过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肉痛、寒战、乏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持续2至4天,随后进入出疹期。
出疹期:出疹是猴痘病毒感染的标志性症状。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然后迅速蔓延到四肢和躯干。皮疹初期为斑丘疹,随后形成水疱,最终结痂并脱落。整个出疹过程可能需要2至4周。在出疹期间,患者可能感到剧烈疼痛,并伴随淋巴结肿大和疼痛。
恢复期:结痂脱落后,患者进入恢复期。大多数患者的结痂会在几周内完全脱落,并留下疤痕。然而,在一些重症病例中,猴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甚至可能致命。
猴痘Ⅰb变异株的病毒存活时间与预防措施
病毒存活时间
猴痘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一般来说,病毒在干燥环境下存活时间较长,而在潮湿、高温或紫外线照射下存活时间较短。在人体外,猴痘病毒可以在衣物、床单、毛巾等物品上存活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因此,对于疑似或确诊的猴痘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预防措施
面对猴痘疫情的威胁,大众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提高警惕,了解疫情信息: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了解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症状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与猴痘患者或疑似患者直接接触,特别是不要触碰他们的皮疹、结痂、体液或口腔分泌物。同时,避免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动物。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并妥善处理用过的纸巾。
保持社交距离: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尽量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接种疫苗:虽然目前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疫苗有限,但世界卫生组织正在积极研发和推广疫苗。在疫苗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高风险人群应优先接种疫苗。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同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隔离观察。
结语
猴痘Ⅰb变异株在亚洲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全球性疾病的防控需要各国政府、卫生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推进疫苗研发和推广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猴痘疫情的挑战,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上一篇:豫论场丨做好“心”准备,启航新学期
- 下一篇:儿童先心病、白血病救助申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