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白细胞飙升儿童背后的“真凶”
发布时间:2024-09-15 20:08 浏览量:12
作者 | 王斌、吴亚丽、程烽
单位 | 福建省儿童医院检验科
前 言
白细胞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当机体发生感染、应激或血液系统疾病时,白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当白细胞显著升高,甚至上百时(×109/L),人们往往联想到白血病。然而在临床上,引起白细胞显著升高的背后还可能是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LR),简称类白[1]。
LR是指非白血病患者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增高和(或)出现幼稚细胞的一种暂时性白细胞增生反应;LR多有明确的病因,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在原发疾病好转或解除后,LR逐步缓解消失。因此,尽早查明病因,及时治疗对LR的预后有着重大的意义。
案例经过
患儿,男,3个月。4月21日,患儿因无明显诱因发热就诊于南平某院,予“地塞米松、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治疗数日,热峰下降,但未降至正常,4月26日于当地查血常规示WBC 80.38×109/L,NE% 10.6%,LY% 58.4%,HGB 89g/L,CRP 15.6mg/L。
鉴于血常规的异常结果,当地医院怀疑白血病并转诊至我院。我院以“反复发热5天,白细胞升高1天”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T:36.7℃,P:132次/分,R:34次/分,W:7.8Kg,BP:92/41mmHg,咽部充血明显,余无异常。
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排除有无白血病可能。4月26日晚我院查血常规WBC 103.37×109/L,LY% 70.10%,LY# 72.44×109/L,HGB 94 g/L,CRP 12.25 mg/L(见图1),仪器散点图异常并伴有“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未成熟粒细胞与核左移”等报警(见图2)。
图1 4月26日晚血常规结果
图2 血常规散点图及报警信息涂片镜检,镜下见异型淋巴细胞占14%(图3),余未见异常。
图3 外周血细胞形态
生化:PCT 0.20 ng/mL↑;Fer 526.4 ng/mL↑ (图4)。
图4 血生化结果
超声检查提示双侧腋窝,颈部,锁骨上,腹股沟可探及数个淋巴结,体积大者达1.6cm×0.5cm,边界尚清楚,实质回声均匀;肝脾未见异常。临床诊断1.白细胞增高;2.病毒感染?
4月27号检验结果:EB病毒DNA(阴性)(图5)、百日咳杆菌核酸(阴性)(图6)。
图5 EB-DNA结果
图6 百日咳核酸结果
骨髓形态:粒系呈感染改变(少量中毒颗粒),可见少量异型淋巴细胞(图7-8)。
图7 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图8 骨髓细胞学涂片
4月28号,呼吸道多种病原体靶向测序(tNGS)显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阳性)(图9)、CMV IgG/IgM(+)(图10)。
图9 tNGS结果
图10 巨细胞IgM,IgG检测结果
4月30号乳汁CMV(阳性)(图11)。
图11 乳汁CMV-DNA检测结果
继续抗病毒治疗,白细胞持续降低(图12)。
图12 住院期间WBC变化
患儿病情好转,一般情况尚可,至5月2号血常规WBC12.77×109/L,HGB 103g/L,PLT 525×109/L,CRP1.69(mg/L),大致正常(图13),办理出院。
图13 5月2号血常规结果
案例分析
患儿于当地医院予头孢类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数日未见明显效果。血常规示白细胞显著升高,以疑似白血病转诊我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超声见多部位淋巴结肿大,于4月26日晚我院查再次查血常规WBC高至103.37×109/L,同一天,WBC从80.38升到103.37×109/L,同时仪器散点图异常并伴有“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未成熟粒细胞与核左移”等报警信息。
检验科同临床考虑相似,白血病可能性较大;触犯复检规则,于是推片镜检,镜下见异型淋巴细胞占14%,余未见异常。
病毒感染有时表现出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在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中尤为显著,比率超过10%对IM具有诊断意义[2]。
同临床医生商议,虽外周血形态不支持血液病,建议行骨髓形态学检查以排除其他血液病可能,同时考虑到IM的可能性较大,并建议行EB-DNA及抗体检测。
次日,收到该患儿骨髓涂片及EB-DNA标本,骨髓涂片仅见2%异型淋巴细胞及粒系少量中毒颗粒,基本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结合血象,更符合LR的表现,因LR多数仅有血象的变化,少有骨髓象异常,且血象也只限于白细胞系,临床上一般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同时,PCR实验室报EB-DNA结果为阴性,否定了IM的初步设想。
于是,科室同管床医生商议,觉得该患儿血液病及IM可能性小,该患儿可能为LR,不排除由于外院激素所致高白;结合PCT/CRP/白细胞分类等指标,考虑病毒感染;CMV、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亦能导致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建议进行SAA以及CMV、风疹病毒等病毒的检测,同时为提高其他病原体的检出率,推荐进行tNGS检测。
最终在检验科检测出CMV IgG/IgM(+),tNGS检查呼吸道CMV DNA阳性。CMV是一种疱疹病毒,属于DNA病毒,分布广泛,主要通过宫内传播、产道传播、母乳喂养等方式进行传播[3]。
鉴于患儿仅三个月大,我们推测其感染途径可能为宫内传播、产道传播或母乳喂养。因此,建议采集母乳进行CMV DNA检测,最终确认乳汁中CMV DNA阳性,建议临床暂停母乳喂养或经巴氏消毒完后再喂养。由于CMV IgM少量增高,CMV IgG显著增高,综合考虑,该患儿宫内感染可能性较大。
总 结
在面对白细胞显著升高的患儿时,除了考虑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外,还应考虑到LR的可能性。LR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应激等,且往往有明确的病因。
通过细致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本案例中,通过一系列检查以及检验与临床的多次沟通,最终确定患儿为CMV感染,及时调整用药,经过抗病毒治疗,患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程烽(福建省儿童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
本案例深刻反映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在面对一名3个月大的患儿出现发热和白细胞显著升高的情况时,医生并未仓促下结论,而是进行了全面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这一过程中,检验医生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通过血常规、血细胞形态、骨髓检查、以及tNGS等细致检查,逐步排除了白血病和IM的可能,到最后锁定了病原体。
这一过程中,每一步的诊断都是检验结果科学严谨的分析,充分体现了现代检验医学的精准检验对于对临床正确治疗的重要性。正是通过这样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及时、快速查明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一成功案例不仅为类似病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还进一步提升了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临床血液学检验/夏薇主编.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阮长耿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血液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11):178-180.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