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约3岁被遗弃在街头,在儿童村备受折磨,如今想找回亲生父母

发布时间:2024-10-17 04:00  浏览量:11

#孤儿#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959位真人故事

我做过一个梦,梦里,有位阿姨,穿着红色大衣,抱着我坐在一户人家门口的台阶上玩。她看着我,眼睛都是笑意。我笑嘻嘻地从她的口袋里掏出几毛钱,说一会儿去买棒棒糖吃。她嗔怪地叫我燕燕,说我调皮,却没有把我手中的钱收回去。

梦醒了,我不禁泪流满面。因为,那不仅是梦,更是我的遥远的,已经模糊不清的童年回忆。

我叫真真,一个在孤儿院长大,渴望找到亲人的女孩。

(在开封留影)

我叫真真,作为一个孤儿,我并不知道自己准确的生日。福利院的院长妈妈带我去专业的机构测了骨龄,推测我是1991年出生。不过,我被送到这家公立福利院的时间却是1994年,那时我大约3岁。

据福利院工作人员说,我是被人在河南开封的街头捡到,送到派出所,派出所替我找家人无果,又送到福利院的。

3岁之前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我还记得妈妈穿着红色大衣,和我坐在家门口台阶上玩;记得我会从妈妈口袋直接拿钱去买吃的;记得陪妈妈去理发店烫头发,妈妈的烫发帽冒着烟……

记忆里还有一幅印象深刻的画面,我和爸爸、妈妈坐在一辆没有顶的面包车上,爸爸手里提着一包包的东西,一家人去了姥姥家。

姥姥家的院子里摆了席,很多人在那吃饭,我在这不同的桌子间快活地跑来跑去。院子中间有棵枣树,跑累了,我就回房间,在地垫上睡着了。梦里还有着枣花的香气。

我额头上还有一道疤。记忆里,那是一次停电,我在黑暗中不小心摔倒,磕破了皮,爸爸立即带我去医院缝针。

(额头上的疤)

爸爸抱着我,着急地往外跑,连鞋都差点掉了,对我的那份在意和紧张,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了我心底。

记忆里还有一个画面,我和妈妈出了趟门。途中我睡着了,等我睡醒,就躺在路边了。后来就被好心人送到了派出所,又送到了福利院。

在福利院待了一年后,福利院来了位院长阿姨,做主把懵懂中的我送到了开封的SOS儿童村。

后来我才知道,福利院的其他孩子大多是因为身体有缺陷,或者智商有问题,被原生家庭遗弃后,送到这里来的。而福利院的经费全靠院长阿姨出去拉赞助,日子艰难,能靠稀饭面条把大家肚子填饱,活下去就不错了。

院长阿姨是希望我有更好的出路,才把我送走的。

离开福利院时,我年龄小,还是懵懵,不过听从命运的安排。可心里明白谁对我,谁对我不好。带着三分不舍,我到了儿童村。

儿童村是以家庭方式抚养孩子的地方,一个工作人员带8个孩子,我们都叫她妈妈。没有血缘关系的我们成了一家人。我也在儿童村上了学前班。

(几十年后才找回来的长命锁)

本以为能在这里找到亲人的感觉,可现实和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那位妈妈并不喜欢我。

在这个家,体罚成了家常便饭。兄弟姐妹们都挨过打,但我挨的打最多。很多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

除了挨打,有时候还会挨饿,妈妈以处罚为名,不让我上课吃饭,或者在吃饭时骂我,我都被骂出了心理阴影。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我长达三天都不敢上桌吃饭,全靠家里的姐姐偷偷给我拿馒头充饥。

刚去的时候,我年龄小,也做不了什么家务活,家里待不下去,我只好在学校拼命学习,所以成绩很好。可好成绩并没有为我换为妈妈的疼爱,相反,因为我忙着学习,家务做得少,挨的打骂更多了。有两次,她甚至说我惹她生气了,让其他人排队打我。

其中有个弟弟,长大后还跟我道歉,说那时太小了,不敢不听她的。

这个弟弟和偷偷给我拿馒头的姐姐,也成了后来还有联系的两个人。

(和长命锁一起的银脚链)

在打打骂骂中度过了童年,上中学后,因为这些事烦心,我的成绩没以前好了,但我学会了买菜做饭,经常做家务,日子这才好过了一些。

我也想过把这些告诉村长,给自己换个“妈妈”。可只是想想而已,我怕他们会觉得我不听话,直接把我送回福利院。送回去,我就上不了学了。

我只能默默忍受着,寻亲,解开疑团的念头,对亲生爸妈的思念也越发强烈了。

可是除了那些模糊的回忆,我一点线索都没有,茫茫人海,我能去哪里找呢?我的心就像放在火炉上一样,煎熬着,等待着。

2012年,我从郑州一所专科学校毕业了,离开了儿童村,在外面租了一个单间生活,一边靠打工养活自己,一边留意着寻亲的线索。

2014年时,我知道了宝贝回家这个公益网站,立即去登记了,可惜并没有什么消息。

这两年,不管在外面工作到多晚,回到家里都是冷冰冰的,我觉得孤单极了,加上寻亲无果,我有了出去闯闯的想法。

(结婚了,终于有了家人)

2014年6月,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我去了新加坡,和朋友一起打工,给人做美甲。

再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现在的先生。我们相识、相恋,几个月后,我们结婚了。婚后,我和先生一起做点小生意。

2019年时,我生了一个女儿。升级成了妈妈,心态也不一样了。我想到了儿童村的那位妈妈。

出国前,我时常拎着礼物回村去看望她,还请她吃过几次饭。想着小时候她对我不好,也许是我因为我小时候有点调皮,长大了,说不定她会对我改观。可就算我孝顺她,她对我的态度也没改变多少,我也就渐渐死心了。

女儿的出生,让我的心柔软起来,再次想试着改善一下和她的关系。于是,我给她买了到新加坡的机票,请她来照顾我坐月子。

她到我家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人都在家迎接她,她笑呵呵地说,保证把我照顾好,还亲自下厨给我做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

看着那桌菜,我一下子哭了起来。婆婆问我怎么了,我笑着说,现在有两个妈妈爱我,我太幸福了。

(我和女儿)

我很想问问她从前为什么那么对我,可当着婆婆的面,最终什么也问,让太多太多的委屈跟着眼泪流了出来。

那次家宴,她顺口对我说,其实你小时候还有个长命锁在我这边。我惊讶地问什么锁?她说很小的一个,等回去了给我找找。

那两天,当着我老公和婆婆的面,她对我很好。我以为我们的关系真的改变了,可我没有想到,那只是演戏给我先生和婆婆看。

他们不在,她根本不管我和宝宝,煮一次饭让我吃三天,炒的菜连她自己都不吃。去超市购物,也全买自己爱吃的,完全不考虑我的需求。

没有营养,我的奶水都没有了,半夜忍不住抱着孩子直哭,先生吓得赶紧出去给我买奶粉。

婆婆也看不下去了,每天下午回班就给我坐月子汤,我这才重新有了奶水。

尽管如此,我还是试图感动她。我是剖腹产的,产后5天左右,刚能下床,我就吃着止疼药陪她出去散步。直到发生了女儿差点丢失的事,我才明白自己有多傻多天真。

(我养活几年的小狗,被她弄丢了)

那天,我们一家人常去的庙里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师父,我们就带着女儿去了庙里,想让师父给女儿取个名字,占个好彩头。

出门时,她抢着推女儿的婴儿车,很是积极的样子。

到了庙门口,先生和婆婆进去了。我带着她和女儿去旁边的水果摊买榴莲。吃了一会儿,我困得厉害,忍不住坐在水果摊的椅子上打一会儿盹。

一会儿的工夫,我猛然惊醒过来,可一抬眼,婴儿车被孤零零地丢在一个离我1.5米远的角落里,她根本没有守在女儿身边,也没有把婴儿车推到我身边来,自顾自地去逛附近的水果摊去了。我气到话都说不出来了。

心情平复下来后,我们进了庙。我找了一个角落,费力地蹲下,把刚才在奔跑中散掉的鞋带系上。就这么一会工夫,我听到庙里的工作人员在喊,谁家小宝宝放这边啊。我抬头一看,她又把我女儿丢在一边了。那时候,我女儿才出生7天啊。

还在国内时,我上夜班,把养了1个多月,才3个月大的小狗临时放到她那过夜,第二天一早,我的狗已经被弄丢了,我苦寻未果,伤心了好几天,现在又是这样。一想到在她所谓的照顾下,我女儿也有可能被她弄丢,我崩溃了,长这么大,第一次冲她发起了火。

那个瞬间我也突然清醒了,真正的家人不是这样的,会心疼我也会心疼我的女儿。她并不是想来照顾我,只是想借这个机会来新加坡旅游罢了。

我曾经把她当成了唯一的亲人,一次次帮她找对我不好的理由。现在,我终于放弃了这个幻想,由我先生出面,把她赶走了。

她走后,我把精力重新放回了寻亲上。

当年我一犯错,她就会说,难怪你爸妈不要你。日久天长,这些话就像钝刀子割肉一样,让我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可她提到的长命锁,还有记忆里,爸爸抱着我去缝时的那份在意和紧张,又让我觉得,她说的全是鬼话。

在这种矛盾中,我前所未有地渴望找到自己真正的亲人,亲口问一个答案。

(网友的反馈让我看到了希望)

早在2018年11月,她来新加坡前,我就回国,和她以及儿童村的工作人员一起去了开封当地派出所采血,留基因样本。

可笑的是,当时她也没一句都没提长命锁的事。

2024年7月,我正式通过自媒体找家,还重新采血寄到浙江警官那里,花钱做了23魔方基因检测。工作人员说,可以通过我的基因匹配到基因上的亲人,再顺着线索找到我的老家。

检测后,基本确定我爸爸是贵州毕节市赫章县人,具体乡镇不明。

同年8月,一个我和她共同认识的朋友通过新加坡转机,我请她帮忙,几经波折,终于从她那里拿回长命锁。这些积极的信号让我看到了希望。

特别是通过自媒体找家后,陆续有网友告诉我,在贵州的认亲活动中,曾看到一个善良老实的父亲在寻找和我特征一模一样的女儿。

那位父亲找的女儿叫王晓燕,也是停电摔到头,有长命锁,眼睛一单一双,甚至网友看到我锁的照片也说一模一样。

(脚链给女儿戴正合适)

记忆里,我的小名就叫燕燕。而且我在找家时,并没有在自媒体上说过我有长命锁,也就不存在有意哄骗我。何况,哄骗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多特征都吻合,我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到他身边问上一句,你会是我爸爸吗?

可热心提供线索的网友也只是偶尔看到,并没有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再想去找对方,已经找不到了。那种看到希望又落不了地的感觉,让我的心空落落的……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亲人,但我相信,终于那么一天,我可以站在他们面前,说一句:“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

【口述:真真】

【撰文:艾薇儿】

【编辑:乌溪雾】

该案例故事由@提供,并已获当事人同意。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