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盟调查4 成父母「爱比较」成学生压力!1 原则助家长避免攀比心态

发布时间:2024-10-22 19:21  浏览量:11

你今天考了多少分?”、“别人家的孩子分数比你高!”——这些话是否在您的日常对话中出现过?根据儿童福利联盟的调查,许多孩子每天花费超过10小时在学业上,面对繁重的压力和考试,早已感到不堪重负。然而,最让孩子喘不过气的,往往不是来自于老师或同学,而是父母爱比较的行为。

调查揭示:父母的攀比加剧了孩子的压力

在学业压力下,许多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疲劳感,然而除了自我要求,父母的期望也是孩子压力的主要来源。根据「2023年台湾儿童学习状况调查报告」,有近4成的孩子(39.9%)表示,父母总爱将自己的成绩与他人比较,另有38.3%家长为孩子设定了成绩标准。

临床心理师指出,这种攀比行为常常源自父母自身的心理需求。许多人出于自尊心,希望通过比较在社交场合获得优越感,而这种行为不仅在大人之间存在,甚至延伸到对孩子的期望上。当发现孩子的表现不如他人时,父母往往会回过头来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这么优秀,你为什么不行?”

如何避免「爱比较」的行为?

心理师建议,家长们应该学会「比自己,不比孩子」。如果与他人交谈时涉及到孩子的表现,建议父母可以简短回答或直接结束话题,以避免进一步比较。面对他人对孩子的夸奖时,家长可以简单回应感谢,不需要继续深入讨论。如果家长能够主动保护孩子的隐私,不让孩子的成绩成为社交话题的焦点,孩子会感受到更多尊重与理解。

成绩至上?孩子的另一种困境

除了攀比问题,调查还发现22.1%的孩子认为父母只关心他们的成绩,而忽视了其他生活中的问题。部分孩子表示,成绩不佳时还会遭遇言语羞辱,甚至5.1%的孩子曾因此受到体罚。

心理咨询师解释,许多亚洲家庭看重数字和成绩,因为这些是最直接反映孩子表现的指标。然而,过度关注数字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不仅来自父母的期望,也来自他们自身的高标准。有些孩子甚至因为考不好而情绪低落,影响整天的心情。

心理学建议:尊重孩子的节奏,减少无形压力

心理师提醒,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本来就会经历迷惘期,探索学业与未来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父母应避免心急,不要过早给孩子施加过高的期望。长期的观察和引导,比短期的成绩更重要。家长需要用耐心与支持,陪伴孩子一步步前进,减少他们肩上的无形压力。

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自由成长,比成绩上的攀比更为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发展节奏,才能真正助他们在未来走得更远。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