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传染力强 5岁以下儿童易中招

发布时间:2024-10-24 18:11  浏览量:12

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秋季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因为相比北方,我们南方有两个手足口病高峰期,除了夏季高峰以外,9—11月的秋冬季也是流行高峰期。

专家提醒,学校和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更容易交叉感染,因此上学的孩子们在秋季更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和老师们也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省立医院儿科陈巧彬主任医师介绍,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感染后在患者手、足、口腔甚至面部、四肢等部位出现疱疹或者皮疹的疾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造成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为自限性疾病,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

另据介绍,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的手足口病流行高峰为1个夏季高峰(4—7月);而南方地区的流行高峰有2个,除了夏季高峰以外,还有秋冬季流行高峰(9—11月)。

所以在秋季,仍然需要重点关注和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型别众多,感染一种肠道病毒并不能保护小朋友抵御其他型别感染,因此容易发生再次感染。

手足口病起病急,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感染后会出现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例皮疹不典型。

受病毒攻击后,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嘴里长疱疹,手、足、臀出红疹等症状,这些疹子通常不疼不痒,但会伴有咳嗽、流涕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省立医院儿科陈巧彬主任医师说,手足口病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不会发展为重症。

有极少数的患者,感染后出现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损伤的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等,病情进展迅速,可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接触过患病儿童或者使用过受污染的物品(毛巾、水杯、玩具、餐具、衣物等)、与患病儿童近距离交谈、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等均可能感染。

相比起成年人,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小朋友们共同生活,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托幼机构和学校更应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

对于手足口病预防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即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易感者与患者接触,或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抵抗力等。

1.接种EV-A71疫苗,是预防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最有效办法。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常通风,降低患病可能性。

3.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者高温煮沸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灭活病毒。

4.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地方,避免交叉感染,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5.如果已经有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就医,勤洗手、戴口罩,尽量少接触其他人,避免相互传染。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