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接诊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1万多人次

发布时间:2024-10-10 05:31  浏览量: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9日讯 今年的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9日,记者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采访获悉,随着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提高,患者“病耻感”与社会偏见逐年降低,越来越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青少年患者主动前来就医问诊。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在2023年接诊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1万多人次,接诊数量呈上升趋势。专家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儿童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与支持,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早宣传、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儿童青少年患者主动求医看“心病”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成为儿童青少年中流行率较高的精神心理障碍。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社会防治科主任马晓佳介绍,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三胎生育政策的放开、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问题、电子产品及网络使用问题等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父母的厚望、升学的压力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给儿童青少年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刺激和心理压力。受此影响,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高发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已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2023年门诊接诊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1万多人次,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主任兼儿少精神科主任王婷婷看来,未成年患者数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岛城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普遍提高,一直困扰患儿及家长的“病耻感”与社会偏见正在逐年降低,越来越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青少年主动到医院就医问诊。

“医生阿姨,你说我是不是emo了……”一名13岁的初中生主动要求父母带她到市精神卫生中心看诊。据她所说,自己上初中后学习比较吃力,最近干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心情也总是很低落。她感觉自己很像是网上说的“抑郁”了,希望医生能够帮她赶紧把病治好。王婷婷说,这样主动前来看诊的儿童青少年患者不在少数,当然,也有很多未成年患者是家长或者老师发现他们情绪异常,建议他们前来看诊治疗。而早发现、早干预以及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加重,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学会引导孩子正确宣泄不良情绪

据悉,前来看诊的儿童青少年患者的主诉包括网络使用过度、学习困难以及非自杀性自伤等。“这些主诉往往是家长比较容易发现的表象,其背后可能是孩子长期适应、情绪、行为等出现了问题。”王婷婷说。近期,她刚接诊了一名14岁的男孩。家长反映孩子沉迷手机,不上学也不跟家长沟通。王婷婷通过交流得知,孩子有严重的抑郁,且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需要综合的医疗干预治理。“抑郁等精神障碍往往没有单一且确定的原因,可能是社会、生物、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王婷婷说,这名小患者上初中后,适应不了学业上的压力,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家长的家庭教育缺乏一定的弹性,这些都导致他的心理压力过大。偏偏此时,男孩喂养多年的宠物突然死了,成为了导致他情绪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男孩沉迷手机只是希望从网上找到一点自我认同。经过精神科医生一段时间的干预与治疗,男孩的抑郁情绪逐渐得到纠正,对手机的依赖度也越来越低。

“我们在临床诊疗时发现,很多孩子对不良情绪缺乏正确的宣泄方式,其实堵不如疏,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正确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儿少科医生刘洁介绍,相比父辈,现在的孩子并没有变得脆弱,而是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父辈小的时候,压力没有现在的孩子大。他们身处熟人社会,受委屈或者被他们的父母教训时,出门跟兄弟姐妹或者邻居伙伴们疯玩一下,或者到爷爷奶奶等长辈家里哭诉一下,负面情绪很容易就宣泄出来了。但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少宣泄不良情绪的环境或者对象。他们有了负面情绪往往只能躲在小屋里自己消化,或者从网络上寻找宣泄的出口,甚至采用自伤等错误的方式释放不良情绪。刘洁建议,家长应引导孩子通过体育锻炼、演奏乐器、钓鱼养花等良性方式,宣泄或者转移负面情绪,也可以设定一个家庭倾诉日,让孩子通过吐槽、谈心等方式,将不良情绪表达出来。

精神(心理)门诊为学生开通绿色就诊渠道

“除了家庭的支持外,青岛也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遇到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马晓佳介绍,青岛积极推动精神专科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截至目前,青岛所有精神专科医院均设立了心理门诊,10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6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00%的儿童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开设了心理(精神)科门诊。近几年,青岛已培养心理健康指导师680余名,精神科医师数量已从2019年底的每十万人3.85人提升到当前的每十万人8.27人,(全省为每十万人4.3人),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机构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

青岛不断创新医校合作模式,通过校园心理门诊、案例督导、团体沙龙等形式,从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识别、诊断、治疗等方面入手,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所有设有精神(心理)门诊的医疗机构对有就诊需求的学生开通绿色就诊渠道,转介电话已通过市教育局向全体家长公开。

青岛还畅通心理危机干预渠道,将12355儿童青少年心理关爱援助热线并入市级心理援助热线0532-85669120,并向社会、家庭和学校广泛宣传。近3年,青岛已累计接听心理援助热线1.6万余人次,其中儿童青少年问题求助的比例达到30%以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程雪涵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