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名医对话】陈团营、周莉莉、董晓红、许东升:怎样让您的孩子秋冬季少生病—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来帮忙
发布时间:2024-11-07 10:00 浏览量:4
健康大河南讯:欢迎收看由仲景宛西制药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播出的【仲景名医对话】节目。进入秋冬季节,天气逐渐变冷,小儿容易患病,尤其是感冒、咳嗽、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常见病患儿增多,对于秋冬季节儿童常见病,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有没有好的效果,适用于哪些疾病的预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本期节目特别邀请到了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陈团营教授、儿科护士长周莉莉和儿科护士董晓红老师、许东升老师做客演播室!
本期要点:
问题一:秋冬季节儿童发热、咳嗽的孩子比较多,一个孩子生病,会影响整个家庭,家长在盼着孩子尽快好的同时,也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并且有些孩子喂药也比较困难,咱们中医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请陈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陈团营:天气变冷,门诊上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增多,近期发热、咳嗽、哮喘、鼻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同时,其他系统疾病比如呕吐、腹泻、遗尿等也会增多。孩子一旦得病,特别是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会打乱整个家庭的生活节奏,我们和家长心情一样,都希望疾病能早一点痊愈。对于孩子来说,平时的预防和得病后的及时治疗都非常重要。
中医在儿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运用中医“内外并治”的方法进行防治,中医有内治的方法,也有外治的方法,通过内外并治可提高疗效。临床上有些孩子确实对于口服中药比较抗拒,一部分孩子口服中药西药都很困难,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运用中医外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适用于我们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外治疗法,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中医外治疗法在预防保健方面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增强体质,未病先防,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我们科室目前开展的中医外治疗法非常多,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穴位贴敷疗法、推拿疗法、耳穴贴压疗法、艾灸疗法、中药熏洗疗法、火龙罐、中药热奄包、刮痧疗法、放血疗法、中药直肠滴入、中医定向透药等等,不同的外治疗法有其各自的适应症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病情,也有各自的优势。
另外,在每年的不同季节也有特色的外治疗法,比如春季助长,也就是春季促进孩子长个子的一些外治方法,包括贴敷、推拿、艾灸等。在夏季有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方法也很多,比如三伏贴、艾灸、拔罐、中药熏洗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三伏贴,适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也可以用于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等。同样,在冬季,到了三九的时候,我们也有冬病冬治,常用的是三九贴,和三伏贴一样,也是防病治病的比较好的方法。
问题二:通过陈主任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中医在防治儿科疾病方面的优势,家长朋友们对陈主任刚才谈到的中医外治疗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周护士长,您能就常见的中医外治疗法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吗?
周莉:好的,中医外治疗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最常见的。
1.推拿: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起到调整小儿脏腑、气血、经络功能,从而防治疾病、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疗法。由于小儿推拿穴位多为小儿特定穴位,且是多分布在两肘以下的面状穴位,极大方便了临床治疗。推拿究竟好在哪里呢?(1)不生病时: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让孩子少生病或不生病。(2)生病时:辅助缩短病程、减少用药;(3)病愈时:帮孩子尽快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以免再次生病,减少多次奔波于医院之苦。(4)陪伴时:如果家长学会推拿,通过小儿推拿与孩子的亲密接触,增进与孩子的沟通,拉近亲子间的距离。适应症:(1)缓解一切热证。(2)治疗感冒发热,惊风,咳嗽痰喘,腹泻,夜啼,口舌生疮等。
2.捏脊:是在小儿脊柱两侧皮肤或穴位施以提捏手法来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解热止痛、健脾和胃、导滞消积、疏通经络、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等作用。适应症:(1)治疗或缓解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2)缓解腹泻、疳积、消化不良、小儿斜颈等疾病的临床症状。(3)疏通经络、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3.耳针:又叫耳穴压豆法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主要的和大的经脉都聚会于耳,它与人体五脏六腑、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刺激相应脏腑的耳穴,可调剂脏腑功能。当机体发生病变时,相应的耳穴也会出现疾病反应点。所以耳穴压豆可治疗疾病。适应症:小儿遗尿、抽动症、发热、咳嗽、食积。此项疗法适用于5岁以上的孩子。
4 中药贴敷;是将所需药材研成粉,加适量赋形剂制成膏状,敷贴患处或穴位,利用的是疏通经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应症:疼痛及发热、咳喘、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的临床症状。贴敷时间来说,年龄不同,贴敷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说,小于6个月,贴敷时间1—2小时;6月-1岁,贴敷时间2—4小时;1-3岁,贴敷时间4—6小时;3岁以上贴敷时间6—8小时。
5.中药药浴和熏洗;小儿中药药浴法即在沐浴的温水中加入中药,使药液浸渍全身或局部,通过药浴的温热刺激和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以达开泄腠理、发汗解表、协调脏腑功能,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法。适应症:(1)缓解湿疹、唇炎、皮肤感染等皮肤疾病而引起的瘙痒症状。(2)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泄泻、咳嗽、黄疸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等疾病。
6.挑治疗法:又叫刺四缝。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刺四缝是用粗圆利针点刺四缝穴,以通经活络、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小儿夜啼、食积、咳嗽等。
7.面碗灸:面碗灸是利用脐部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和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经脉的功能,发挥面碗、穴位、中药、艾塔、的多重作用,借助中药作用和艾火的纯阳热力,以穴位和经络作为载体,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强身之目的。
问题三:小儿推拿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现在备受家长们的信赖,也免除了患儿的针药之苦,许老师您能现场教我们家长几种简单有效的推拿方法吗?在宝宝接受推拿按摩时家长和宝宝需要注意哪些呢?
许东升:好的,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起到调整小儿脏腑、气血、经络功能,从而防治疾病、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疗法。由于小儿推拿穴位多为小儿特定穴位,多分布在两肘以下的面状穴位或线型穴位,极大方便了临床治疗。刚才周护士长给大家介绍了推拿的优点,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简单有效的穴位推拿方法:
①胃穴:主要治疗:积滞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这个穴位怎么找呢:大拇指掌面第二节到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胃穴可以清还可以补。向心为补,离心为清。
②脾穴:主要治疗:积滞,腹泻,便秘等。这个穴位怎么找呢:大拇指末节外侧,赤白肉际处。来回推拿。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胃强脾弱,孩子吃的多脾运化不了,平时可以多给孩子推拿脾穴健健脾。
③大肠穴:主要治疗:腹泻、便秘、积滞。这个穴位怎么找呢:在食指桡侧,指尖到指根,大肠穴可清可补。由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大肠,由指尖推向指根为补大肠,来回推为调理大肠。
④肝穴:主要治疗:小儿夜啼,伤风感冒等。这个穴位怎么找呢:在食指掌面,推食指跟到指尖。此穴主清,不宜补。
⑤肺穴:主要治疗:咳嗽气喘,伤风感冒。这个穴位怎么找呢:在无名指掌面,推时指根到指尖。此穴主清,不宜补。我们推拿时肝、肺两穴并用,要避开拇指、中指、小指进行推拿,及是平肝清肺。
⑥板门穴:主要治疗:呕吐,腹泻,痉挛。这个穴位怎么找呢: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此穴用揉法。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⑦清天河水:主要治疗:感冒发热,惊慌不安,烦躁不寐。这个穴位怎么找呢:由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直线推动。以上穴位向心为补,只有这个穴位向心为清,为清天河水。以上操作时操作者手指蘸取介质(玉米淀粉即可)进行推拿,推拿速度150次—200次/分。
⑧揉腹:俗称揉肚子。揉腹部能预防各种疾病,揉腹部能起到缓解腹部疼痛,有效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的问题,也可以促进胃酸的分泌,家长在操作时也要注意正确操作方法,应顺时针轻揉,不可太过用力。每次3~5分钟。
⑨捏脊:捏脊可帮助孩子调整气血运行,可以增强孩子的食欲,对消化不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对孩子积食、厌食等脾胃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捏脊是通过对人体的督脉、膀胱经进行捏拿,可以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捏脊方法:拇、食、中三指蘸取介质,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直线向前推行,一般由长强穴推至大椎穴。每次推拿时捏脊6次即可。操作要领:大拇指按压的力量不可过强,力量过强患儿会感到疼痛。此外,推拿时家长和宝宝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推拿环境:首先要暴露推拿部位皮肤,为防止小儿出现受凉、害羞、推拿应在无强光、温暖、少噪音的室内环境下进行,保证空气清新,推拿后注意休息避风,以免病情加重或出现反复。②注意小儿年龄:一般一岁以上的小儿配合好情绪稳定,一岁以下的小儿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出现不配合推拿,会出现恐惧推拿,哭闹等情况,家长要耐心开导并进行安抚,等情绪稳定以后再进行推拿。③注意小儿饮食:小儿推拿尽量在饭后一小时进行,小儿不要过饥或过饱,如果过饥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过饱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反胃等不适症状。
问题四:进入冬季之后,有些家孩子经常鼻塞,时不时还咳嗽几声,到医院大夫一看说是鼻炎。那董老师,您能不能谈谈怎么知道孩子是感冒了还是患了鼻炎?鼻炎有哪些危害?如何进行防治?
董晓红:进入秋冬季节后,鼻子不舒服就诊的小病号明显增多了。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为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时可呈持续性,鼻涕不多,不易擤出,时间长了有可能嗅觉减退。有时候还伴有揉鼻子、揉眼睛。还有,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慢性变态反应会影响睡眠,所以孩子会很容易困倦,导致白天的精神状态不好,注意力不集中。鼻炎会使鼻腔堵塞,从而被迫用口呼吸。长期鼻塞,张口呼吸会导致面部发育障碍,看起来鼻子胖大,嘴唇变厚。鼻炎的孩子有一部分可伴发哮喘,长期鼻炎还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患儿听力下降。
既然鼻炎有那么多的危害,因此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那么辨别是感冒还是过敏性鼻炎是治疗的第一步。通常我们可以这样辨别: 感冒初期是清水样涕,后来是黄色黏稠脓涕,且常伴有头痛、发热、肌肉疼痛等。感冒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大概1周即可痊愈。过敏性鼻炎的首发症状是鼻痒,阵发性打喷嚏,有或无清水鼻涕,有的人会同时感觉眼睛干痒不适,持续时间比较久,且发作常有一定的季节性。
要想减少鼻炎的发作,最好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会一些基本的保健方法。
1.饮食调理:尽量少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像膨化食品,烧烤煎炸类食物。
2.适当的体育运动:过敏性鼻炎患儿不太适合激烈的大运动。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勤洗手,天气突然变化及雾霾时要戴口罩。
4.家里空气要流通:门窗要经常打开,保持空气清新、流动。还要经常清除灰尘,最好用吸尘器打扫,晾晒被褥除螨。
鼻炎的治疗,西医一般都是口服抗过敏药和激素,孩子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家长会比较担心西药的副作用。最好选择非药物治疗-小儿推拿和脐灸,冬病夏治,耳穴压豆,中药熏洗,鼻腔冲洗等,通过健脾,保肺,通鼻,益智,安神等中医绿色疗法来安全有效的治疗鼻炎。
冬天气温逐渐降低,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室内聚集增多,随着暖气的开放,室内外温差大,加之小儿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相对低下,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就流鼻涕而言,看似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对家长的困扰并不小,在临床当中我们就经常遇到这样的家长都显得特别的焦虑!特别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能用的药非常有限,西药副作用相对大,服用中药又困难,在此教给大家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小妙招,可以宣通鼻窍,尤其适用于小婴儿。取苍耳子5g,香油15ml,香油放入锅内加热后放入苍耳子浸泡2~3天,滤出香油,用带盖子的小瓶子装好备用。对鼻塞呼吸不畅的孩子可以滴鼻或涂抹鼻腔。对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鼻腔分泌物多,反复鼻塞,呼吸不畅,可以给予鼻腔冲洗治疗。鼻腔冲洗是借用一定的压力,将鼻腔分泌物清洗出来,提高黏膜纤毛功能,降低黏膜水肿,减少炎性因子。配合纯中药制剂滴鼻,使鼻腔黏膜局部直接用药,达到利湿散结、活血、凉血、抗菌消炎、愈伤的目的。本疗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儿痛苦小、容易接受。最主要是效果也是很好的,甚至可以达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举例)
问题五:刚才陈主任讲的天气变冷后遗尿的孩子症状也会加重,这是为什么呢?小儿遗尿有没有外治疗法可以应用,请陈主任再详细讲一下吧。
陈团营: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在3岁以后能基本控制排尿,5岁后还有尿床的比较少。小儿遗尿一般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有尿床的情况,西医学称为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长期遗尿,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身心健康的发育,多表现为自卑、焦虑、社会适应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心理和行为问题,所以说5岁以上孩子,如果还频繁的尿床,家长们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进入秋冬季节,昼短夜长,天气逐渐变冷,人体出汗排出水分减少,加上机体本身因受膀胱收缩性及抗利尿激素等方面的影响,遗尿的孩子在冬季症状往往会加重。中医治疗小儿遗尿除了口服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之外,一些外治疗法也有比较好的疗效。在这里我介绍几种小儿遗尿常用的外治方法:
1.贴敷疗法:使用儿科专用遗尿贴(覆盆子、五味子、桑螵蛸等组成),通过药物自身和持续刺激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醒神益智,调补脾肾,固摄止遗的作用。取穴中极、双肾俞、神阙、命门等,睡觉前贴敷,三天1次,每周2次,四周为一个疗程。
2.耳穴压豆:也就是耳穴贴压疗法,临床也比较常用,治疗小儿遗尿可选择膀胱、肾、脾、三焦、神门等穴位,贴后可以每日按压2~3次,每次1~2分钟,贴一次一般可以保留3—5天,两周为一疗程。
3.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也可以选择推拿疗法,辨证取穴,可选补肾经、揉外劳宫、丹田、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同时进行捏脊疗法。每日推拿1次,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4.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对小儿遗尿效果明显,一般选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位,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隔日1次,3周为1个疗程,可用2个疗程。
在以上这些外治防治中,我们相对比较常用的是贴敷疗法和耳穴,因为这些方法相对操作方便,疗效也好,如果两种外治方法同时运用效果会更好。
问题六:那么对于冬季如何做好孩子的饮食、生活护理,让孩子少得病,健康度过冬季,下边请周莉莉护士长讲一讲吧。
周莉莉:冬季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且天气干燥,儿童患病率明显增高。孩子之所以容易患病,主要是因为免疫功能未臻完善,抵抗力差;中医认为小儿阳气尚未充沛,而阳气属于机体的正气,寒冷来袭,往往更伤阳气而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所以预防疾病要从增强体质着手,才能减少患病次数,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保证室外活动时间,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两个小时。
2.活动室、卧室要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清新。
3.随着气候的变化,要给孩子适当增添衣物,入秋之后不可加衣过快,民谚就有“春捂秋冻”的说法。适当的让孩子少穿一些衣服,也可以锻炼皮肤的耐寒性,使它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通过做游戏、跑步、做操等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5.在饮食上儿童冬季多食蔬菜,有助预防感冒,多吃温热食物,有助于保护宝宝的肠胃,冬季多喝粥,多补充水分,保证身体需要。所以儿童冬季饮食要做到“3多吃,3不吃”的原则。(1)儿童冬季可以多吃的食物:①白色的食物:中医认为白色能入肺经,保护肺脏,防止受到有害物质侵入。可以给孩子选择白萝卜、白菜或者银耳等。能清除对身体有害的自由基,提高身体免疫系统,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降低患上疾病的几率。 ②黄色的蔬菜水果:在黄色蔬菜和水果里面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能在肝脏中转化成维生素a,保护了皮肤粘膜和口腔黏膜,可提高免疫系统,同时也增强了肝脏代谢能力以及消化系统,帮助儿童调理脾胃功能。 如红萝卜、花生、红薯、南瓜、橙子等。③黑色食物:中医认为黑色能入肾经,补充肾气,可以多吃黑豆、黑芝麻、黑米等,里面含有的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抗氧化功效,含有的铁元素能防止缺铁性贫血,另外也能达到补脑健脑的功效。(2)儿童冬季要避免的食物 :①肥甘厚味的食物:大量的给孩子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会内生湿热,堵塞了呼吸道,加重了哮喘症状。另外也不能吃油炸食物,本身儿童的胃肠道功能薄弱,若是吃油炸食物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在身体滋生湿热而刺激痰液的生成,加重咳嗽。 ②寒凉的食物:孩子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会对脾胃带来损伤,使脾功能下降,会聚集大量湿气而生痰,从而诱发咳嗽。冬季不能让孩子吃冰激凌或者喝冷饮。 ③各种补品: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长得更高更壮,会盲目地选择昂贵的补品,比如冬虫夏草和人参等。儿童属于纯阳体质而且生长发育比较旺盛,如果乱使用补药的话不容易被分解和消化吸收,非但达不到保健效果,反而会引起性早熟。
6.最后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咬玩具,另外还要适量多饮水,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避免孩子接触患者。外出戴口罩,少去公共场合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问题七: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我们可能听说过三九贴或冬病冬治,冬病冬治适用于儿科哪些疾病?进行三九贴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边请董老师给我们介绍介绍一下吧。
董晓红:好的,主持人,何谓冬病冬治?冬病冬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的外治方法。“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属于中医的虚、寒、里、阴等病证。“冬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冬季三九时节取温经通阳之品,行穴位贴敷等治疗,达到扶正祛邪、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一种外治方法。该法可适用于多种儿科疾病,常用的“冬病冬治”方式主要包括三九贴、拔罐、针刺、艾灸、穴位注射、中药汤剂等。但是不管何种疗法,都各有其利弊。
下面我来重点介绍一下三九贴:三九贴目前应用普遍主要在于它治疗原理符合一般规律。三九贴利用三九时节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的特点,通过穴位贴敷的方式,温阳益气,散寒通络,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小儿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根据中医辨证,穴位敷贴方药可根据小儿不同的症状和体质加减,而不是拘泥于成方。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穴位贴敷可以通过降低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控制病情。根据患儿年龄、耐受程度不同,贴敷时间一般为2—4小时。
那么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来了!我家的孩子适不适合冬病冬治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冬病冬治对哪些小儿疾病有效:1.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积滞)、厌食、营养不良、泄泻、便秘、腹痛等;3.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紫癜等;4.其他病证:遗尿、尿频、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冬病冬治效果虽好,但也不是所有的小儿都适合。 那么哪些小儿不适合进行冬病冬治呢?1.有严重心肺疾病;2.对敷贴中药过敏;3.正在感冒发烧或哮喘发作时要暂停三九贴,等孩子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贴敷;4.一岁以下小儿,由于皮肤娇嫩,敷贴易引起皮肤损伤,我们可采用药膳、捏脊和口服中药等方法进行冬病冬治。冬病冬治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①三九当日贴敷效果最佳;②贴药后需要注意让小儿减少活动,避免出汗过多使药物移动、贴片脱落;③贴敷期间戒辛辣、生冷、腥膻、刺激之品,如鱼虾、海鲜等和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④贴敷当天不要吃冷饮及冰镇食品,避免冷水浴,保证小儿充足睡眠。贴敷治疗后,一般局部均有热、痛、痒等感觉,属正常现象。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灼热、剧痛难忍等现象应立即取下。若贴药后出现小水泡,应避免抓挠和沾水,水泡可自行吸收;若水泡较大,可局部涂抹消毒水或烫伤膏,切记不要沾水或者洗澡并及时来医院处理。
问题八:通过董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冬病冬治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有很多种,如果孩子发热了哪些方法还可以家长在家里自己给孩子操作,下边请许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还有哪些中医外治方法可以选。
许东升:小儿发热是儿科门诊、病房中最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家长们容易紧张焦虑的症状之一。在实际临床中发热作为一个症状,会存在于许多疾病中,很多情况即使在病情完全清楚的情况下仍反复高热,比如明确的大叶性肺炎或者病毒性感冒等,仍会反复高热三五天,甚至更久。除了泰诺林、美林等退热药物的应用,体温还是反反复复,这时候中医就会有很多中医药外治措施去退热,
1.小儿推拿:临床中小儿推拿治疗发热,可谓立竿见影,大椎的揪痧、清天河水、退六腑等等,结合患儿不同情况,加减穴位,比如有积食情况,加摩腹、拿肚角、清大肠经等;依据患儿病情不同手法穴位灵活多变,随时调整,疗效显著,减少患儿服药损害肝肾、服药困难等弊端。
2.放血疗法:临床上小儿发热,耳尖放血,瞬间减轻压力,给邪热以出路达到退热目的,同样还有大椎处放血。如有积食内热大引起发热,可刺四缝放血;如有咽喉红肿疼痛,可在少商穴、商阳穴点刺放血,在放血过程中症状当时会逐步减轻,相信很多大人如果体验过,应该深有体会。
3.中药药浴:分全身药浴和足浴,依据患儿不同发热情况,辨证选取金银花、蝉蜕、连翘、藿香等药物水煎煮取药汁,加上温热水兑入不同容器,给小儿进行全身药浴或足浴,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达到退热目的,操作简单,且大部分小儿喜欢玩水,利于小儿进行药浴。
4.刮痧治疗:临床中外感发热,汗出不透,或高热无汗,通过后颈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及重点风池、风府、双肺俞等穴位刮痧,以局部出痧(有的青紫、有的鲜红)退热。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有更多的人,专注“绿色医学,关爱儿童健康”,并希望“大手握小手,健康快乐手牵手”,衷心希望我们每位家长能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最后,祝每家的宝宝都健康、聪明、可爱。
本期嘉宾:
陈团营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童紫癜肾病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河南省儿童健康管理学会委员。河南省卫生监督医疗专家,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致力于小儿泌尿、呼吸系统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擅长中医药为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遗尿,尿频、肾病、咳嗽,鼻炎、积滞等。
周莉莉
副主任护师,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护士长。河南省护理协会儿科学组委员,先后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进修NICU、河南省儿童医院参加新生儿重症救治培训。擅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如小儿推拿、艾灸、耳穴压豆、拔罐等治疗儿童常见多发病。
董晓红
主管护师,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护士。从事儿科护理专业工作二十余年。曾多次荣获医院护理技能赛“全能”一等奖、”无菌技术操作”二等奖、“静脉输液操作”一等奖、“杏林杯”急救技能大比武二等奖等。擅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如小儿推拿、艾灸、耳穴压豆、拔罐等治疗儿童常见多发病。
许东升
护师,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护士,从事儿科护理专业工作十六余年。201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进修学习冯氏捏脊疗法。擅长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如小儿推拿、面碗灸、耳穴压豆、火龙罐等治疗儿童常见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