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发期,如何应对儿童支原体肺炎?

发布时间:2024-11-13 07:19  浏览量:2

“每年10月至来年的2月份左右为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近日,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有明显上升趋势,且部分成大叶性肺炎,但总体发病率较去年有所下降。”11月10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荣易告诉记者,需要注意的是,支原体肺炎儿童易感,主要与冬季空间密闭,空气不流通及学校相对人员密集有关。

记者注意到,进入11月份以来,安徽、辽宁、山西、甘肃、河南等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提醒,秋冬季节交替,正是支原体肺炎易高发的时期,市民尤其是学龄儿童要注意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警惕支原体肺炎,做好个人防护,出现高热症状加重时要及时就医,不要滥用抗生素。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惠秦为患者检查。受访者供图

“肺炎支原体潜伏期大概会有1—4周,如果是携带有这种病原的,或者是在恢复期的病人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惠秦表示,如果出现了发热超过三天甚至五天,要及时地去医院就诊;若是发烧时间不长,但咳嗽剧烈或有明显的喘息、呼吸困难,说话有点儿气短的情况,也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惠秦提示,患有支原体肺炎,如果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进行用药指导。“有时输液耐药抗生素、雾化等方式,未必有口服有效敏感抗生素见效快,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使用方式来治疗。”惠秦说。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表示,近日,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接诊了不少大叶性肺炎的患儿。据介绍,最近流行的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急性肺部炎症,到医院看发热咳嗽的孩子排起了长队。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治疗方案的推广,大叶性肺炎的治愈概率正逐步提高。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邀请儿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刘钢铁向群众解答大叶性肺炎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

刘钢铁介绍,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病原体。患者一旦感染会出现咳嗽、发热,还会伴随乏力,呼吸困难,头疼、咽痛等其他症状。典型的表现为刺激性剧烈干咳,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喘息。面对如此严峻的健康威胁,输液治疗成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病痛的重要手段。大叶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中医治疗等几个方面。与细菌感染不同的是,肺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使其能够改变大小和形状以适应周围条件。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传统的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对其治疗无效。因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及红霉素等,成为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对于肺炎支原体耐药的病例,医生会严格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及潜在风险,充分评估权衡利弊后开具适合患者的药物,确保用药安全。

一位9岁的患儿出现咳嗽、发热10天症状,且在外院接受阿奇霉素治疗4天后效果不佳转入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入院时体温高达39℃,咳嗽剧烈。经过详细检查,其被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右肺上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胸腔积液。针对患儿的病情,医生迅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清热解毒以及减轻炎症反应等输液治疗。同时,在入院第3天,患儿还接受了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与肺泡灌洗治疗,内镜下见患儿右肺上叶各亚段存在粘液栓堵塞,经反复钳夹与灌洗治理后,粘液栓被取出,成功清除了右肺上叶的粘液栓,管腔恢复通畅。

经过4天的住院治疗,患儿的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等肺炎症状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也显示,炎症病灶正在逐渐消散。这一治疗效果不仅让患儿及其家属重拾了信心,也再次证明了科学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针对大叶性肺炎的治疗,刘钢铁提出了独特见解,在治疗大叶性肺炎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轻症患者,可采用短期输液治疗结合口服药物的方式;对于重症患者,则需加强输液治疗,并适时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等物理治疗方法。

一些IP在天津的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表示,当地一些医院的儿童院区“人山人海”。

让这么多孩子都中招的罪魁祸首正是秋冬高发疾病支原体肺炎。

近期气温骤降,很多孩子因突变的天气着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另外,幼儿园、学校人群聚集程度高,易传播病原,所以儿科门诊因支原体感染就诊的孩子有所增多。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天津,近期,甘肃、浙江、云南等地的多家医疗机构儿科门诊量翻倍。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自10月份以来,该院的儿科门诊、急诊量持续攀升,日就诊人数达200余人,相比之前增加了1倍左右,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以低龄儿童多见。

“近半个月来,我院儿科门诊日均就诊量在80-100人左右,约为此前的1.5倍。”保定第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月兰告诉“医学界”,“虽然还远不及去年呈‘暴发态势’,但在住院患儿中,支原体肺炎的比例正在缓慢增加。”

与此同时,南方部分地区的呼吸道病毒感染也有抬头之势。11月6日,安徽省疾控发布提醒称,“近期我省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持续增加,其中儿童感染率较高,家长们需要高度重视。”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的名字中虽然有“肺炎”,但肺炎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

典型症状

儿童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

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表现。

如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项,都需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

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的其中之一。

精神差、头痛、抽搐、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等。

北方地区病例显著增多

“与去年相比,今年儿童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较多。”近期,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常贺生称,目前流行的呼吸道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鼻病毒等。

北医三院儿科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数量,则较上个月同期增长了约30%,其中有相当比例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最多的就是新入园、新入学的孩子。”该院儿科主任韩彤妍说,这些患儿年龄小,刚刚更换新环境,容易因不适应而引发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

李月兰介绍,在11月7日保定第七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中,约有75%的孩子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

“从今年夏天开始,我院儿科门诊中包括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就一直处于混合散发的状态。但最近一段时间,肺炎支原体感染占了大多数。”李月兰说。

据她透露,这些患儿以4-5岁以上的大龄儿童为主,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咳嗽、嗓子疼、耳痛等。其中有一些患儿病程已超过4-5天,症状仍不见好转,“此时我们会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测,根据是否存在肺部实变、实变严重程度等,考虑收治入院的必要性。”

相比北方地区,南方多数省份和地区目前相对平稳。上海两家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说,“有部分增加,但不算多”“目前没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增加),今年连流感都还没有(增加)。”

在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项云表示,医院每日平均会开设约10个儿科门、急诊,“相比前一周,本周每个门诊平均每日接诊的患儿量增加了10人左右,整体感染情况相对平稳,病房暂未出现床位压力。”

患儿多为轻症,如何诊疗?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都会发展为肺炎,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都是轻症,经过及时的医疗处理,几天后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大多在7-10天内可痊愈。

项云表示,一般而言,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服或静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时给予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轻症患儿预后良好,后遗症也少见。

李月兰表示,在她所接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大约有80%-90%都是轻症。“针对刚发病的大龄患儿,若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及时前往医院,可适当居家先观察1-2天,以休养为主。若3天后孩子仍然高热,或是剧烈咳嗽、精神萎靡等,则需尽快前往医院。”

“对于居家的患儿,不建议家长自行给他们使用抗生素,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耐药形势。”李月兰说,“患儿发病早期症状可能还不太典型,家长们也不具备区分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错误用药可能会延误病情,同时存在不良反应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项云提醒,若孩子状态尚可,早期家长应尽量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的正常生理反应,如果过早使用退热药物,有可能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反而影响康复速度。”

耐药率高,流行趋势仍不确定

项云说,极低龄、有基础疾病、抗生素耐药等,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重症的高危因素。”

一般而言,肺炎支原体经及时有效治疗,只有极少数患儿会发展为重症,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但严峻的抗生素耐药形势则加剧了不确定性,“我们去年曾对住院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过统计,发现经过明确检测的,几乎都存在耐药情况。”项云说。

作为替代方案,喹诺酮类药物存在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四环素类则仅可用于>8岁儿童,“这些属于‘超适应证’用药,若临床中观察到住院患儿病情不见好转,在经过利弊分析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后,我们会改用敏感抗生素。但不建议家长网购处方,自行给孩子使用这两类抗生素。”

李月兰则观察到,在今年的住院患儿中,耐药情况似乎比去年更严重一些。

“常规情况下,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一般一周内就可以看到孩子有明显好转。”李月兰说,“但如今我们每天早上查房,都会观察到有一些孩子的治疗效果不佳,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的就是‘耐药’。我们也会第一时间进行耐药检测,根据情况更改用药策略。”

此外李月兰提醒,患儿出院后,家长仍应遵循医嘱,维持一段时间的抗生素用药,尽量避免外出,居家休息并加强营养支持。

“肺炎支原体感染形成的免疫保护时间相对较短,同时若住院期间使用了激素,也会影响到机体免疫力,因此需要再给孩子一周左右的恢复时间,直至彻底康复。”李月兰说。

两位专家均表示,未来几个月,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包括以哪种病原体为主、会在哪些区域高发等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根据既往流行规律,医疗机构和家长应提前做好准备。

李月兰透露,每年这个时候,针对儿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保定第七医院职能部门都会提前组织培训,总结分析区域内和院内的病原体感染分布情况,制定相应预案。

他强调,“对于已经退烧的轻症患儿,只要还存在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无论是出于孩子自身健康考虑,还是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都应该再居家观察一阵,待彻底康复后,再让孩子回到学校。”

流感?支原体肺炎?

一定得分清!

支原体肺炎症状上和普通感冒或流感十分相似,不少家长如果初期没有引起重视,自行购买感冒药或消炎药给孩子服用,不但不对症、没效果,还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一部分会加重导致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同时伴有喉咙痛、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人群普遍易感,与年龄没有太明显的关系,需要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症状以干咳为主,可以伴随发热等症状。从临床来看,儿童发病相对成人更多见,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这两种疾病都属于自限性疾病,轻中症的流感患者一般7-10天症状缓解,而支原体感染的自然病程一般10-14天。

感染肺炎支原体

会出现“白肺”吗?

通常来说,“白肺”是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重症感染时,双肺弥漫性病变,进展迅速,其症状和严重程度都与支原体肺炎不同。

有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影像上显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感染所致,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物或肺内炎性渗出引起的,但其他的肺叶大多数都是正常的,这和医学上所说的“白肺”是两个概念。

通过拍背排痰、药物祛痰、支气管镜治疗等手段,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治愈。

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目前还没有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避免感染很重要。

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床单被褥等经常清洗,在太阳下晾晒。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支原体肺炎近期高发,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状态,当患儿出现持续干咳、发热、乏力、胸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如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