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一些中小学课间时间延长”:让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发布时间:2024-09-26 22:50  浏览量:1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到一些地区在新学期将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增加到了15分钟。对此,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每个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家长最朴素的愿望。课间从10分钟到15分钟,虽然是个“小切口”,具体的小问题,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延展的是“五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布会现场

王嘉毅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特别是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进一步强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顶层设计方面,进一步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教育部将持续实施美育浸润计划、劳动习惯养成计划、青少年读书行动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和综合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在关键环节方面,让“健康第一”落细落地。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天保证一节体育课,另外课后再锻炼一个小时,保证每天两个小时,全面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课间时间延长,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抓手,要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特别是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通过种种努力,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

在机制保障方面,扎实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教育部将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在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等方面加强联合,共同担负起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