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情绪不好,是抑郁了”

发布时间:2024-10-11 07:39  浏览量:10

今天(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有报告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前不久,央视新闻《相对论》栏目曾发布“蹲点青少年抑郁”的相关采访,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

​不少有过相似经历的网友和他们的家长,在#央视新闻的留言板写下了自己的故事和疑问——

​为什么抑郁症呈低龄化?孩子说自己抑郁不想上学,是真的病了吗?孩子拒绝沟通,家长该怎么办……

​昨晚(9日),《相对论》记者庄胜春邀请行业权威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首席专家郑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乔志宏,进行了一场直播互动为网友解答疑问。(直播回看,请戳文末阅读原文)

​今晚,夜读为大家整理了直播中关注较高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每一个细腻而敏感的精神世界都应得到理解和呵护。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有什么不同?

人的情绪是不断波动的。专家乔志宏强调,每个人正常都会有的叫抑郁情绪,当你遇到一些挫折,比如亲人去世、失恋、考试没考好……体会到丧失感时,就会有难过、抑郁消沉的情绪,这是正常的抑郁情绪;而“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情绪低落、对平时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自我评价低、有消极言行等。

为什么抑郁症有低龄化的趋势?

有很多年轻网友认为原因是“家长看不到孩子的情绪”。但是另一方面,不少家长也发出了自己的困惑↓

如今相对富足的生活条件,不代表就能满足孩子所有的需要。专家郑毅表示,在温饱解决后,孩子最需要的是交友需求。从前在大院里生活的孩子们,你追我打,玩集体性、竞争性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就会遇到挫折,打不过就练,练完后就会超过你,实在不行就配合,懂得如何克服困难。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处于圈养模式,一到年龄就被家长们放入社会中,面对突然而来的陌生环境就会对幼小的心理产生伤害。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满足三种需求:第一是自主性,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第二是胜任,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能做得很成功;第三是归属感,孩子有被人爱,被人包容的感觉。如今不少孩子们在物质充分满足的同时,精神上匮乏这三种需求。

这些反应,是抑郁的表现吗?

专家郑毅表示,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个阶段孩子的改变显然是心理反应,充其量是心因性反应,不属于严重抑郁。但是如果再发展可能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跟父母的教育、保护方面有关系。

专家乔志宏称,孩子第一天上学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从完全没有约束、没有要求的家庭环境,到了约束性强的学校,对孩子来讲是非常大的挑战,这个过程叫社会化过程。

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感觉到跟过去在家被包容的环境不同,这时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威胁,从而体会到恐惧感,对环境产生强烈排斥。这时家长要表达理解,从而让孩子愿意跟家长讲在学校碰到了什么事情;其次,家长必须要强烈表达老师、同学其实也是爱你的,不过他们爱你的方式跟妈妈不同,是另外一种对你有利的方式。

对此,有网友补充提问:“小朋友中班做什么事都很磨蹭,最近还很喜欢啃指甲怎么办,是不是内心焦虑的外在表现?”

答: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跟其他小朋友明显步调不一致,要去医院查一查。

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与他的年龄、所处环境、受教育水平不相符合,且给他自身或周围人带来持续的麻烦和痛苦,请尽快就医。

亲子间没法沟通怎么办?

在#央视新闻留言板 有网友提出了一个亲子难题,得到了不少回应。

通过网友的回复,小编提炼出了一些关键词:“深思”“观察”“了解”“感受”,正如专家给出的一句话:“既做父母又做朋友”。

在《相对论》栏目中,曾有过这样一个片段:在一个抑郁症患者家庭组成的夏令营中,家长们做了一个“游戏”:

​心理咨询师请十几位家长按顺序说出,在不同年龄段经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从“妈妈爱你”到“快点做作业”,你会发现从小学开始,没有一个家长向孩子积极传递感情,更多的是施加自身的焦虑。

​这个片段让很多人产生共鸣↓

专家表示,这位网友妈妈确实不容易,其实,家长身上被投射的社会压力,不知不觉中会传递到孩子身上,这种压抑与成长中的被忽视、被误解的情绪叠加,孩子承受不住就会崩塌。

专家表示,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虽然不容易,但是通过学习是可以改善的。养孩子要高效陪伴、给他鼓励、给他精神力量,让他懂得什么是爱。在此建议各位家长抓住孩子成长的各个关键期,才会事半功倍。

给各个阶段的家长们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永远不晚。

写在最后

在直播的尾声,《相对论》记者庄胜春讲述了一个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个采访片段。

主人公是一名焦虑症的患者,采访她的时候她刚刚参加完高考,她向记者讲述了与父母从无法沟通到达成和解的过程。如今,她已经上大学了,认识了新的同学,朋友圈还会分享开心的生活。但是她说:

“ 以前我很想早早地离开家,但是父母开始改变后,我却得离开家了(去外面上学)。没有时间去享受他们的爱,感觉互相错过了。”

也许,生活中总是难免误解、争执和受伤,在亲密关系中尤是。但,只要双方都尝试迈出一步,去推动改变,坚冰就会缓缓融化,涌动成温暖彼此心田的暖流。

爱,时刻给予我们提醒:

糟糕的一天,不是糟糕的一生

不愉快的过去

并不能阻挡我们拥抱明天的幸福

善待身边的人

也要记得珍惜和疼爱自己

因为你是如此特别的存在

给足对自己的信任

无论何时都保留希望

如此,日子会明亮许多

标签: 抑郁 情绪 郑毅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