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首位盲人研究生毕业,她将回乡任教成为视障儿童的“手杖”
发布时间:2024-06-22 02:36 浏览量:16
复旦大学首位盲人研究生、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22级研究生朱苓君毕业了!她选择成为家乡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名盲人教师,自言希望成为视障学生的“手杖”。
从在黑暗中追逐光明,到成为指引他人的光亮,朱苓君说,在她成长的道路上,老师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她,也让她坚定了成为教师的梦想。“助人自助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尊严,希望未来我能帮助更多盲童、更多残障人士,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
毕业之际,特别感恩导师
“在我过去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复旦两年研究生学习生活中,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多温暖的帮助。今天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赵芳老师。”今天,朱苓君特地为她的导师、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系主任赵芳教授带来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满满地写着她的感恩:“……虽然我看不见您的样子,但是您是我心目中最美的老师。”她特地把明信片读给赵老师听,并紧紧地拥抱了赵芳。
朱苓君出生不久就被发现双目失明,四个月大时,她接受了手术,才有了一点光感。由于无锡当时没有盲校,父母将朱苓君送到了上海市盲童学校并先后来上海求职工作。
其后,朱苓君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保送复旦研究生。
因为她是复旦大学招收的第一名盲人研究生,因此社政学院录取她后,特地派人去她的本科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她曾经访问过的香港科技大学了解情况,随后向学校提交了招收首位盲人研究生的帮扶报告。让朱苓君感动的是,为了让她上课更方便一些,学院调整了课程的授课地点。“对我来说,上课的地点更近了,可能对一些老师和学生来说,上课的路途就变远了。”对此,她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欣然接受。
而在学习和生活上,赵芳都无微不至地给予指导、帮助。“一开始,我会为了要向导师和其他人求助而感到不好意思,赵老师总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不要这么想,这是你作为残障人士平等的权利。”朱苓君说,也正是赵芳的鼓励,让她将聚焦残障友好医院建设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因为我感同身受,残障人士也需要独立自主,需要有尊严地生活,而不是永远在别人的照顾下生活。”决定论文主题后,赵芳每天都和朱苓君交流,有时为了指导她,赵芳甚至自己都顾不上吃晚饭,等晚上9点钟上完晚课后才能啃点面包。
自助助人,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虽然朱苓君总说学校、老师和同学给了她很多帮助,但是她首先是自助的,凭借她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不断成长。”赵芳告诉记者,当初社政学院面试后决定录取她,也是因为看到她身上那种难得的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的渴望。目前,中国有7000万残障人士,而朱苓君的经历则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所有的残障人士都可以通过自助助人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尊严。而且,她也让身边的同学感受到了社会工作的核心要义:自助助人。
社政学院院长尹晨告诉记者,在过去两年中,学院一直把朱苓君作为几万名研究生中的普通一员,并没有降低对她的学业要求。不论是奖学金还是五四青年奖章,在评选时,朱苓君都面对同样严格的要求,难能可贵的是,她对待每一门功课都是全力以赴。
朱苓君每天的生活都是从学习用的读屏软件声音响起开始,因为她用的学习材料多为电子版,电脑和手机上的读屏软件能将屏幕上的文件逐字朗读出来,而长期练习后,她也能通过声音熟练打字。
很多人看到的是朱苓君从名校毕业,似乎这一路走得一帆风顺。但其实,在两年求学的生涯中,朱苓君也曾面临过很多挑战和困难。赵芳对此深有感触。在研究生阶段,她去新华医院、儿科医院、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等单位实习,为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为视障学生提供支持。“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她因为同时要实习、写论文、考英语,而感到压力太大,提出希望延迟毕业。但是我给她的建议是‘不’。此后,朱苓君再也没有提过一次。”赵芳告诉记者,她的论文更是一改就是10多稿,“每次我提了修改意见,她都是说‘好’,然后默默地回去修改,从来没有抱怨过。”
今年,朱苓君还获得了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荣誉。
作者:姜澎
文:姜澎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