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CT 的七个 “暗语”,今天一次性帮你解读……
发布时间:2024-12-02 00:52 浏览量:7
肺 CT 的七个 “暗语” ,今天一次性帮你解读
一、支气管扩张
含义:在肺 CT 影像上表现为支气管内径异常增宽,可呈柱状、囊状或混合状改变。
可能原因:
反复感染:儿童时期患过麻疹、百日咳等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破坏了支气管壁的弹性组织,导致支气管扩张。成年后,若反复发生肺部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支气管扩张的程度。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可导致支气管黏液分泌异常增多,堵塞支气管,引起反复感染和支气管扩张。
免疫缺陷: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累及支气管时可引起支气管扩张。
二、肺大疱
含义:在肺 CT 上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无肺纹理透亮区,边界清楚。
可能原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由于长期气道阻塞,肺泡内压力增高,导致肺泡破裂融合形成肺大疱。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因人而异,小的肺大疱一般无明显症状,大的肺大疱可能会引起胸闷、气短等症状。
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破裂后,气体进入胸腔,可导致自发性气胸。患者会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先天性因素:部分人可能由于先天性肺组织发育异常而出现肺大疱。
三、纵隔淋巴结肿大
含义:在肺 CT 上,纵隔内的淋巴结直径超过一定大小(通常为 1cm)被认为是淋巴结肿大。
可能原因:
感染:如肺部感染、肺结核等,炎症可引起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当感染得到控制后,淋巴结可能会逐渐缩小。
肿瘤:肺癌、淋巴瘤、食管癌等恶性肿瘤可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下,淋巴结通常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吞咽困难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等,自身免疫反应可累及纵隔淋巴结,使其肿大。
四、间质性改变
含义:在肺 CT 上表现为肺间质的异常,如网格状、蜂窝状阴影,肺纹理增粗、紊乱等。
可能原因: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不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CT 上典型表现为双下肺外周分布的网格状阴影,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蜂窝肺。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职业性肺病:长期接触粉尘(如矽尘、煤尘)、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硅、石棉)等可引起间质性肺病。例如矽肺,CT 上可见弥漫性结节状阴影和间质性改变,患者可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间质性肺炎,导致肺间质改变。
五、空洞性病变
含义:在肺 CT 上表现为肺组织内的圆形或类圆形的透亮区,周围有实变的肺组织环绕。
可能原因:
肺结核:结核菌在肺内繁殖,破坏肺组织,形成干酪样坏死物质,当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后,可形成空洞。肺结核空洞一般壁较厚,可有液平,周围常有卫星灶。
肺脓肿: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坏死组织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可形成空洞。肺脓肿空洞通常较大,壁较厚,内有液平,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肺癌:某些肺癌类型如鳞癌,可发生坏死形成空洞。肺癌空洞一般壁较厚且不规则,可有壁结节,周围可有毛刺、分叶等恶性征象。
六、胸腔积液
含义:在肺 CT 上表现为胸腔内的液性低密度影,可单侧或双侧出现,量多时可压迫肺组织,导致肺不张。
可能原因:
心力衰竭:心脏功能不全时,血液回流受阻,可导致体循环淤血,引起胸腔积液。多为双侧胸腔积液,积液量一般较多。患者常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肺炎、胸膜炎:肺部或胸膜的炎症可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积液量可多可少,常伴有胸痛、咳嗽、发热等症状。
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可转移至胸膜,引起恶性胸腔积液。积液多为血性,增长迅速,患者可伴有消瘦、乏力等恶病质表现。
七、肺栓塞
含义:在肺 CT 血管造影(CTPA)上表现为肺动脉内的充盈缺损。
可能原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堵塞肺动脉分支,形成肺栓塞。患者可突然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手术、创伤:手术后长期卧床、骨折等创伤患者,由于血液流动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导致肺栓塞。
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抗磷脂综合征等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呼吸肺病#
#中医#